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标准化赋能社区居家养老,巴南这样做!
日期:2025-03-27
字 号: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规范化、专业化,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民生焦点问题。巴南区紧紧抓住市级标准化试点建设的契机,积极构建“标准引领、智慧赋能、全员参与”的服务体系,成功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养老服务经验。

经过两年的不懈实践,巴南区辖区内由重庆久聚康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承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已顺利通过评估验收。试点区域的服务效率提升了60%,群众满意度达96%,为全市的社区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巴南样本”。


标准化精准破解服务痛点

2022年11月,李家沱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入选我市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直面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存在的“资源分散、流程模糊、监管薄弱” 等共性难题。试点单位精心构建了“四大标准体系”,将适老化改造、上门服务、安全防控等60项服务内容,细化为可量化的具体指标。

“以前护工上门服务的时候,缺少统一的记录方式。现在通过智慧平台扫码打卡,还能实时上传服务内容,不仅规范了服务流程,也让老人的家属更加放心。”该中心负责人介绍,标准化体系全面覆盖了从服务评估到质量追踪的全链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容易面临的风险,建立“安全巡查每日必检、应急培训每月必练”机制,推动安全事故率下降45%。

高位统筹构建“一盘棋”格局

在试点建设的初期阶段,巴南区民政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成立了工作专班,并积极推行“双线督导”机制。编制了《标准化建设二年行动方案》,清晰明确了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分层推进路径。建立起 “领导小组周调度、部门负责人包干落实、第三方机构季度评估” 的责任体系,确保标准的制定与落地实施能够无缝衔接。

数字赋能驱动服务升级

试点单位以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为契机,依托智慧养老平台,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服务深度与广度,实现了四大核心突破。

一是精准匹配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老年人健康档案,生成个性化服务清单,上门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8%。二是全程闭环管理,服务工单电子化流转,从预约、派单到评价形成可视化追踪,响应效率提升60%。三是风险智能预警,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智能感应设备,实现跌倒报警、燃气泄漏等隐患10秒内推送应急响应。四是强化健康守护,利用智能设备监测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等健康数据,专属家庭医生通过手机APP即时接收异常提醒,并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家庭医生服务涵盖远程用药指导、上门巡诊及健康档案管理,实现全面居家健康守护。同时,配备120急救车,确保健康预警时能迅速转运就医,有效预警并即时处置健康问题。

全员参与培育“标准基因”

为打破“标准停留在纸上”的困局,试点单位创新“三会三训”机制,每日晨会解读标准要点,每月案例分析会剖析执行偏差,季度标兵评选会树立标杆。同时,开展“标准化+”岗位练兵,累计培训员工500余人次,实现“新员工上岗必考标准、服务流程必有标准对照”。

“现在连保洁员都知道不同区域的消毒水配比标准。”护理部主任坦言,标准化意识已经深深融入到了日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员工们也从过去的“凭经验做事”逐渐转变为“按标准执行”。

打造“标准化+”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前,巴南区正深化试点成果,计划将标准化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探索为居家失能老年人建设具有连续、稳定、专业服务功能的家庭养老床位。同时,总结提炼“标准制定—全员内化—智慧监管—持续改进”的全周期经验,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