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杰,上次给你买的运动鞋穿着还合脚不?”在永安街道香山社区,“爱心妈妈”钟清清满脸关切地询问困境儿童小杰(化名)。小杰笑着回答:“钟阿姨,鞋子很合适,我可喜欢了。” 这温馨的一幕,正是奉节县关爱困境儿童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奉节县全力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在精准保障、服务基础、儿童需求三个关键维度深入探索,为困境儿童、留守和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保护伞。
聚焦精准保障,强化数字赋能
奉节县加快推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爱帮扶”一件事应用建设,借助数字化技术打破公安、司法、医保等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构建从资源归集、监测预警到动态管理、走访关爱的闭环工作机制,让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流程全面数字化。这一创新不仅畅通了主动发现渠道,简化了申报材料,缩短了办理时限,成功推动救助模式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实现精准管理下的 “应保尽保”。
同时,奉节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招募10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法律顾问,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团队,开通“诗城未来・童心相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为全县各类困境儿童及家庭提供心理支持。
聚焦服务基础,健全工作机制
奉节县在各村(社区)组建“1+2+1+N”儿童综合服务队伍,涵盖社区领导、专职人员及多方社会力量。对33个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392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开展全覆盖培训,并表彰奖励优秀人员。严格落实走访制度,村(社区)儿童主任每月联系、每季度入户走访,相关记录上传至“渝童守护·诗成未来”APP记录打卡,并在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录入更新。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施“诗城未来·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服务项目和“我爱我家”家庭教育支持服务项目,建立家庭监护评估机制,将困境儿童按照普通儿童、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四类,实行“绿、蓝、黄、红”四色分类管理,建立“一人一档”,制定儿童个性化关爱服务计划,实现困境儿童精准救助和关爱服务。
聚焦儿童需求,汇聚整合资源
奉节县成立由民政、公安、教育等22个部门组成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小组,推动困境儿童精准识别。组织实施“情暖童心·相伴成长”“建虎助你成长”“冬日阳光·温暖你我”“希望工程”青少年关爱等公益项目,精准对接儿童多样化需求。依托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设免费兴趣课堂,举办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系列活动。成立“渝童守护・诗城未来”公益联盟,开展六大品牌公益服务,构建全方位关爱网络。同时,统筹政府、社会、慈善等政策资源,加大对重病、重残及困难儿童的救助力度。
2024年以来,奉节县发放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各类费用超千万元,开展团辅活动76场次,服务儿童4595人;建立困境留守儿童档案5150份,征集“微心愿”100余个,为全县困境儿童发放春节慰问金10余万元,慰问品605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