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从“被动施救”到“主动守护”!巴南区推动救助管理工作优化提质
日期:2025-05-08
字 号:

2024年6月,巴南区获批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长期以来,巴南区救助管理站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为核心,通过实施精细救助、主动救助、长效救助“三救助”模式,构建综合救助管理服务体系,为全国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了“巴南样本”。


精细救助:

升级服务供给定制温暖守护

巴南区先后投入420万元完成救助管理站升级改造,打造1700平方米区域中心站,拥有30张床位,设置艺术治疗室、音乐治疗室等特色功能区,实现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男女分区管理,辐射巴南、南岸两区。区域中心站试运行以来,累计为南岸区106名受助人员提供基本食宿和站内照料服务。

在管理标准化建设上,巴南区制定20余项操作流程和制度,通过常态化培训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创新实施“HUI爱计划”,为入站人员提供生活照料、需求评估等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寻亲、医疗、护送返乡等精准救助。今年来,发放“爱心引导卡”5000余份,累计服务232人次。

主动救助:

织密全域网络科技赋能响应

巴南区依托爱心驿站、警务站点、福彩站等现有站点,升级打造30个“巴HUI爱·救在身边”救助引导点,构建 “1(区救助管理站)+3(公安、城市管理、卫生健康)+X(镇街、救助引导点)” 15分钟救助响应服务圈,不断延伸救助触角,实现救助服务全域覆盖。通过吸纳商户、环卫工人等组建社群网络,实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今年来,主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47名,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同时,将流浪乞讨人员易出现的商街、农贸市场、公园等区域的77个公共视频监控摄像头接入区救助管理站,在快速响应、街面巡查、转介处置等环节提升救助服务质效,推动救助工作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出击”。

长效救助:

创新机制保障温暖延续关怀

巴南区建立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服务“一件事”机制,联合8部门打通数据壁垒,重点开发帮扶对象精准感知、帮扶实施协同联动、帮扶机构精准智管、帮扶成效复盘评价4个一级场景和19个二级场景,实现帮扶业务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互联网+寻亲”体系,成功帮助5名疑难流浪乞讨人员寻找到亲人。

针对重点人群,建立“红橙蓝”三色回访机制,建立完善重复流浪人员、易走失人员、流浪未成年人三类重点人群信息台账,通过电访、家访等形式定期对重点人群进行回访,了解个人及家庭情况、面临的困境等,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救助帮扶服务及政策支持。今年来,为易流浪人员中的124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提供照护技巧支持、政策咨询等服务,为15名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成长引导服务。

从硬件升级到机制创新,从精准服务到智慧赋能,巴南区正以“三救助”模式推动救助管理工作向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