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荆街为什么叫黄荆街?
神仙口以前是不是真的有神仙?
地名是地方特殊的文化符号
承载着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
日前
《记住乡愁 —— 江津地名故事》
新书发布会在江公享堂举行
《记住乡愁——江津地名故事》
江津,作为重庆首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800多年置县史,地名文化资源丰富,而每一个地名背后,都藏着一段独特故事,承载着一方群众的记忆与情感。
《记住乡愁 —— 江津地名故事》书中内容按江津30个镇街分列,共选录了《圣泉街道:圣泉寺里藏“天书”》《德感街道:雷家村的雷打石》《柏林镇:柏林场为何又叫“亮杆场”?》《西湖镇:一个与杜甫有关的地名》等208个地名故事。涉及山水名胜、人文古迹、历史名人、民间传说等,全方位展现江津文化风貌,兼具文学性、文史性、趣味性和史料性。
《记住乡愁—江津地名故事》的编撰,是一项“寻找根源”的文化工程,更是一场“守护乡愁”的集体行动。江津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委等多个部门携手,汇聚区作家协会、各镇街力量,几易其稿,最终用了2年时间完成修订,走遍江津的村落街巷,聆听耄耋老人的口述,查阅尘封已久的地方志,从历史的褶皱中“打捞”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江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每一个地名,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由于城镇化建设等原因,我们有些地名的地方不在了,但地名还在,这些地名都蕴含着浓浓的乡情、乡愁、乡音和乡绪,我们编的这本书,就是把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乡愁、乡情、乡绪,传承下去。”《江津地名故事》主编庞国翔介绍。
《江津地名故事》的出版,为江津文化传承与传播搭建了新平台,让更多人在故事中感受江津的独特魅力,让地名故事生生不息,乡愁记忆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