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饭菜实惠又可口,还能和老伙伴们唠唠嗑,日子有滋有味!”近日,在巴南区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邻里间”社区食堂,70岁的吴阿姨端着热气腾腾的两荤一素套餐,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以来,巴南区以老年助餐服务为切入口,创新打造“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社会帮一点”的可持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饭”。
政策惠民:
阶梯优惠让老人“吃得好”
巴南区通过“建设补助+运营补助+专项补贴+税费减免”的多维支持体系,让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真正实现“财政补得起、企业撑得住、老人吃得好”。目前,全区16家老年食堂累计获政府建设补助超30万元,惠及老年人日均用餐超5000人次。
“我每月退休金不高,以前总舍不得在外吃饭。现在午餐只要12元,比自己做还划算!”家住万泉街社区的独居老人陈大爷算了一笔账。社区的“邻里间”老年食堂,推出阶梯式优惠:60岁(含)至65岁老人,午餐16元,晚餐14元;65岁(含)至70岁老人,午餐14元,晚餐12元;70岁(含)以上老人,午餐12元,晚餐10元;1.4米(含)以下儿童,午、晚餐均10元。开业仅4个月,已服务超3.5万老年人次,老年人用餐占比达50%。
智慧助餐:
刷脸吃饭、明厨亮灶“看得见”
“在这里社保卡也能直接刷卡用餐,太方便了!”在李家沱社区老年食堂,68岁的王爷爷熟练地用社保卡完成支付。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支付需求,巴南区在推广“人脸识别”“手机订餐”的同时,为全区20家老年食堂加装智慧刷卡终端,老人刷脸就能付款,还能提前在手机上订餐!“我记不住手机密码,刷脸支付特别省心!”刚用完餐的刘奶奶笑着说道。
此外,通过“明厨亮灶”实时监控系统,老人和家属可通过食堂电子屏或手机APP查看后厨操作全程。“食材干不干净、厨师戴没戴口罩,看得清清楚楚,吃得放心!”正在就餐的张阿姨指着监控画面说道。
多元服务:
一顿饭搭起“暖心桥”
助餐服务不止于一碗饭。莲花街道社区老年食堂依托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资源,为老年人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空间。饭后,老人们可以参加健康讲座、学习智能手机操作等。
“以前吃完饭就回家发呆,现在能跟着医生学养生操,志愿者还手把手教我视频通话!”76岁的周爷爷笑着说。“我腿脚不便,志愿者每天送饭上门,连我的口味都记得!”鱼洞街道箭河社区的独居老人赵大爷感动地说。目前,全区已组建1000余人的助餐志愿服务队,累计送餐超2.1万次。
国企示范:
闲置空间变身“幸福厨房”
走进龙海社区“邻里间”社区老年食堂,8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里,适老化扶手、防滑地砖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原是公司内部食堂,我们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对公司原有食堂进行扩大规模和改造,设置食堂、咖啡站、社区便民超市等服务设施,为辖区居民提供食堂就餐、休闲娱乐、便民购物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服务场所”渝兴公司负责人介绍。
国企参与老年助餐,不仅破解了场地难题,更依托自身管理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国企有资源、有责任带头做好养老民生事,让城乡老人共享幸福‘食’光。”渝兴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渝兴公司通过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已建成龙海社区、龙华社区2处“邻里间”食堂。
2025年,巴南区计划向农村延伸,试点“中央厨房+村级助餐点”模式,实现镇街全覆盖,并探索“老年食堂+健康小屋”融合服务,让老年助餐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