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来喊一喊、留守老人看一看、治安环境转一转、邻里纠纷劝一劝、重大政策讲一讲、群众建议听一听。”在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一套被称为邻里守望“六个一”的志愿服务模式,正悄然改变着村庄面貌,拉近邻里距离,成为提升村民幸福感的有效抓手。
92岁的村民胡菊先坐在自家院里,脸上笑容舒展,这份安心源于邻里守望项目的细致入微。“干部常来看我,周末村里游客也多,一点都不孤单。”她的女儿王应珍感触更深:“我去成都、重庆看孩子的时候,老母亲全靠邻居和志愿者帮忙照看,心里特别踏实。”
“六个一”服务精准对接村民需求:像胡菊先这样享受“早晨起来喊一喊”暖心服务的独居老人有6位,兼顾关怀与安全。“留守老人看一看”定期探访26位留守老人,代办事务、协助认证,累计服务268人次,解了远方子女的忧。
“治安环境转一转”不是空话,志愿者们强化日常巡查,显著改善网格治安面貌,增强居民安全感。邻里间难免磕碰,“邻里纠纷劝一劝”让18起小矛盾就地化解。政策的传递也找到了好法子,依托院坝会、入户宣讲,“重大政策讲一讲”力求入脑入心,已受益368人次。村民的意见被认真对待,“群众建议听一听”建立了民情台账,在已经收集的26条意见中,“垃圾收运难”“出行难”等关键问题已进入实质性解决阶段。这份守望相助的力量,源于织密的治理网格。观峰村把全村细分为8个微网格,构建起“一网两会一大院”的“5+6”干群共治体系。乡贤、热心群众、退休干部、志愿者等力量被充分动员起来、下沉到网格里,服务直送到农户家。
据了解,自2023年该村被市慈善联合总会将命名为“慈善文化示范村”以来,巫溪县慈善会积极携手村“两委”,策划新项目、实行新机制、培育新场景。建成的村史馆图文并茂展示着村庄的慈善文化根脉,24个被挖掘整理的孝德文化故事彰显着崇德向善的传承。村里创造“和美慈善家园”,鼓励村民互帮互助、互教互学,新型的大家庭关系在邻里守望间悄然形成。便捷的慈善项目鼓励村民自愿参与,解决身边急难愁盼;完善的村慈善基金管理办法确保了善款的规范使用;农民在丰收节上自编自演文化演艺节目,更是村民凝聚力的生动展现。依托慈善志愿者队伍,观峰村已为超过3万名前来参观学习的师生等群体讲述自己的慈善故事,将善的种子播撒开去。
如今,由巫溪县慈善会发起的“邻里守望”项目,已从观峰村的成功实践逐步向全县推广,目前已覆盖全县11个乡镇(街道)、25个村(社区),惠及15万人次,为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