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巴南区深入推进“精康融合行动”,通过多跨协同赋能、社会力量联动、专业服务下沉的创新模式,构建起覆盖全域、精准触达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以法治护航、技能赋能、情感联结为支点,彰显城市治理的温度与精度。
公益联盟协同发力
覆盖全区23个镇街
巴南区民政局联合巴南区财政局、卫健委、残联等部门和民建巴南区委会、民进巴南区委会等民主党派,与重庆市一福养老发展中心、重庆慈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机构、爱心企业联动组建“30+精康融合”公益服务联盟。
截至目前,联盟通过“微”项目活动开展服务37场次,聚焦精康对象在生活照料、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细微需求,以链接资源送温暖、陪伴疗愈、小组互助、社区适应训练等小型化、精准化服务形式,实现对精康对象的精细化关怀,覆盖全区23个镇街。
联盟采用“资源整合、需求对接、精准服务”三阶推进策略,实现服务模式从“政府单维供给”向“党派助力共建”“社会多元共治”跨越式升级。社会服务机构与镇街、村(社区),卫健部门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构建起全方位的服务矩阵。
“巴爱守护”热线升级
打造电音服务闭环
为进一步拓宽精康对象纾困解难渠道,巴南区升级开通“巴爱守护”精康服务热线12条,增设法律专线,形成“医疗、法律、社会工作”三大服务模块,为巴南区在册的精康对象及有需求的家属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咨询、情绪疏导、健康指导、生活技能(职业康复)指导、医疗康复指导、法律援助等接入和拨出双向服务。
热线由巴南区精卫中心精神专科医生、司法局法律工作者、重庆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专家库成员等多领域专业团队提供支持。“热线背后是‘一呼多应’的协同机制,多领域专业力量会形成联动,针对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每一次求助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多维度回应。”巴南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累计电联服务6000余人次。
政府购买服务扩容
九大项目筑牢保障
巴南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落地9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社会工作项目,聚焦多元需求,创新构建“全科+专科”服务矩阵,推行“点单+接单+派单”服务模式,立足镇街、村(社区)“渝康家园”,结合院坝会、社区文化广场、养老服务中心等外延阵地,开展职业康复、心理重建等增权赋能服务。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主题活动60余场,受益10000余人次。
同时,侧重服务场景延伸至职业康复领域,如联动巴南区福彩站建立精康对象手工编织产品销售渠道;“渝康家园”工作人员通过包粽子技能培训对接社区摊位资源,实现“技能培养-就业创收-社会融入”的服务闭环。
目前,巴南区正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专业化支撑”为路径,构建精康服务新生态。下一步,将继续深耕创新模式,推动精康服务从“覆盖面”向“实效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