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渝童守护,我们在行动②丨何颖:给漂泊童心搭个温暖的家
日期:2025-08-14
字 号:

家谱上的温暖补丁:一个儿童主任的守护手记

我是北碚区蔡家岗街道碚都佳园社区的儿童主任何颖。在这个公租房社区,2.2万常住人口里,藏着2200多个漂泊的童年。我的办公桌上那本走访笔记里,夹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 ——照片上,阳哥(化名)抱着襁褓中的小宝,佳佳(化名)姐弟依偎在嫂子肩头,阳光透过阳台玻璃,把四个人的笑脸映得发亮。这张照片背后,是我们用政策温度与人间温情,为两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缝补“残缺家谱”的故事。


敲不开的家门后,是飘摇的童年

2021年5月的某个周五傍晚,我和网格员第三次敲响碚都佳园社区C区某户的房门。门缝里,一个头发蓬乱的男孩探出头来。12岁的豪豪攥着门把手,身后客厅的灰尘在夕照里浮沉,散落的衣袜堆成小山。“爸爸好久没回来了,姐姐把生活费省下给我……”孩子的声音细若蚊蚋,却像冰锥扎进我心里。

此前入户走访时,邻居张婆婆曾说“每周五晚能听到孩子声”,“一标三实”信息显示这家由父亲带着儿女生活。可派出所查询结果如惊雷炸响:母亲早已病故,父亲因刑事案件收监,16岁的佳佳和14岁的豪豪,成了户籍地均显示“空挂户”“房屋垮塌”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政策暖意遇上血缘坚冰,如何融化?

“必须找到监护人!”社区联动派出所、户籍地,遍访邻里,终于找到了他们同母异父且素未谋面的哥哥——阳哥。巧的是,阳哥也居住在碚都佳园社区,是一个外卖员。初见时,他刚送完单,头盔下的脸淌着汗,听完来意后猛地把盒饭摔在车筐:“我妈改嫁时我才10几岁,跟他们有啥关系?”楼道声控灯忽明忽暗,映着他破旧的工服和摔门而去的背影。

我没放弃。一边联络学校落实佳佳、豪豪的教育补贴,对接户籍地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异地办理细则”,一边整理好医疗报销、生活补助等政策清单……再次找到蹲在路边啃面包的阳哥时,我轻声说:“佳佳发高烧,还强撑着给弟弟煮面条。”他攥紧水杯的手青筋暴起,最终把我递给他的政策文件袋默默塞进了外卖箱。

转机出现在佳佳的作文《我的家人》里——“妈妈说最歉疚丢下了哥哥”“如果相遇要代替她爱哥哥”。当阳哥哽咽着念到这些句子时,一旁怀着孕的嫂子轻轻握住他的手:“老阳,政策这么好,政府会帮我们的,接他们回家吧。”

当血缘桥接政策暖阳,残缺家谱终现暖意

2021年9月开学那天,阳哥和嫂子来接孩子。豪豪怯生生喊出“哥哥”时,这个外卖员笨拙地把两个孩子揽进怀里。我们协助办理监护手续时,阳哥反复摩挲着政策文件:“没想到我这样的人,也能给他们一个家。” 

后来的走访,成了温暖的见证:佳佳刷题时,嫂子会悄悄放上热牛奶;豪豪跟着阳哥送外卖,总记得给未出生的小侄子带糖果。

后来佳佳考上大学,阳哥给她收拾行李,嫂子也特意给她梳了新发型,阳哥把补贴存折塞进她书包:“不够了就打电话。”看着他们一家人手牵手走向大学的背影,我忽然想起那句话:“家,不在于血缘,而在于心的相连。”政策的关怀和亲情的温暖,如同阳光穿透阴霾,照亮了两个孩子的人生。

工作中,我们用“政策适配+共情唤醒+图景建构+网络构建”工作法,为更多类似家庭织密保护网。每当看到走访记录上那些曾冰冷的名字,如今旁注着“已落实监护”“学业进步”,我就懂得儿童主任手册上的每个名字,都是需要用温度熨平的褶皱。而那些离散后重聚的家人围坐一桌时,便是为残缺家谱缝上的最暖补丁——家的真谛,从来不在血缘图谱的完整,而在人心相牵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