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给我爸洗澡,那阵仗跟打仗似的!”合川区合阳城街道的王女士一句话,道出许多失能老年人家庭的辛酸。在老龄化率达27%的合川区,卧床老年人洗澡面临双重困境:家中缺专业设备,存在地滑、水温难控导致的摔伤、烫伤风险;非专业护理常引发皮肤感染、褥疮。更心酸的是,不少老年人怕麻烦子女,硬撑着半个月甚至更久才洗一次,异味瘙痒缠身,尊严感也在忍耐中逐渐消磨。洗澡这件小事,成了横亘在失能老年人与舒心生活间的一道鸿沟。
01 政府搭台送上“温暖澡”
转机发生在2024年冬天,合川区抓住了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的机会,把解决“洗澡难”作为突破口,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力量,一支支提供“温暖沐浴”服务的专业助浴团队开始敲响老年人家门。
在合阳城街道夏大妈家,助浴师团队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铺防滑垫、调试40℃恒温热水、铺好柔软的充气护理床……这套专为半失能老年人设计的移动助浴方案,让老年人在侧卧姿势下完成全身清洁,全程无颠簸、无受凉。夏大妈侧卧着,助浴师李阿姨动作轻柔,温水缓缓流过,全程安稳又暖和。
“我们可不是‘一招鲜’,”助浴项目负责人笑着介绍,“能坐的老年人,我们配有防滑凳;完全卧床的,我们有智能升降浴缸。所有装备都严格消毒,水温、室温实时监控,安全得很!”
比设备更暖人心的,是细致入微的服务。每位助浴师都经过120课时的专业培训,除掌握体位转移、皮肤护理等技能外,还需通过老年心理疏导考核。65岁的助浴师李阿姨在为老年人洗完澡后,总会细心地为老年人修剪指甲、按摩肩颈:“很多老年人把洗澡当成和外界交流的机会,我们多陪他们说说话,他们就感觉安心!”
这背后,是严密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撑:政府建立了“服务前评估—服务中监控—服务后回访”的闭环监管机制。如引入第三方机构每月开展质量打分,智慧养老平台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水温、心率等数据,社区工作者担任网格观察员反馈个性化需求。
同时,通过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实时掌握老年人身体状况,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服务流程。项目启动以来,服务满意度高达95%。不少家属体验后,感动地写来了感谢信。截至今年4月底,已累计提供包括助浴服务在内的各类居家养老服务2.3万人次。
02 洗去尘埃,洗出尊严与期盼
“洗得比亲闺女还细致,我现在啊,就盼着她们每周都来!”在钓鱼城街道养老服务站,刚享受完助浴服务的赵奶奶对着镜子,笑得合不拢嘴,仔细梳理着银发。这句话,道出了合川众多失能老年人的心声。
小小助浴服务,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有尊严养老的大门。合川区并没停步于此,他们正以助浴为起点,整合延伸至助医、助餐等12项贴心服务,“一键呼叫+全程跟踪”的智慧养老模式也在试点。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已建成3个标准化服务中心、5组移动助浴团队。在政府引导下,爱心企业也纷纷加入捐设备、做公益,“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的养老服务新格局越走越宽。
从“洗澡难”到“盼洗澡”,合川区的故事告诉我们:解决老年人“关键小事”,就是守护民生的大事。专业的力量加上科技的翅膀,让失能老年人也能在家中“沐浴”幸福,洗去尘埃,洗出自在,让那片绚丽的夕阳红,又温暖又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