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一颗“小石头”暖了300个留守童年!
日期:2025-08-25
字 号:

2025年暑期,长寿区石堰镇兴隆村的孩子们有了新期待——家门口的“小石头”课堂开课了!9岁的小余举着志愿者送的小礼物笑个不停:“以前总在家玩手机,现在能学知识、交伙伴,太开心了!”这份喜悦,来自石堰镇自2022年启动的“小石头”暑期公益托管项目。

该项目自2022年启动以来,服务范围已从社区延伸至乡村,累计服务农村留守儿童超300人次,用一抹“志愿红”,为孩子们的假期绘就了温暖底色。


融合多维课程,夯实成长根基

“小石头”课堂精准对接农村儿童发展需求,构建“学业辅导+兴趣课堂+安全教育”三维课程体系。大学生志愿者和教师队伍提供系统化课业辅导,帮助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解决学习难题。

今年暑期,“小石头”课堂首次开设红色思政课程,将爱国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音乐、美术、手工、书法、少儿写作等课程轮番上,孩子们学唱第一支歌、画第一张素描、写第一个毛笔字,自信在课堂上慢慢发芽。

此外,志愿者将防溺水、交通、消防知识藏进逻辑游戏,还创新开设“数独里的安全线”课程。如今,90%的孩子能说清3类紧急电话,95%能识别5种以上安全标志,有效提升了儿童安全素养。

汇聚多元力量,织密关爱网络

为保障“小石头”课堂高效运行,长寿区民政局和石堰镇政府积极联合区级部门组建“志愿护童联盟”,形成“面上广覆盖、点上精细化、形式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导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吸纳社工、返乡大学生、中高考毕业生、银龄教师等,组建起一支专业化、有温度的义务服务队伍;整合专业资源赋能,联动派出所民警、卫生院医生、银行职员等专业力量开发特色课程,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

2025年7月开展的“知水爱水节水护水”主题科普活动中,水利局专业人员通过互动问答、动漫视频、虹吸模型实验等沉浸式体验,引导儿童树立节水意识、争当“节水小先锋”。

延伸服务触角,普惠偏远村庄

2025年,“小石头”课堂实现服务下沉的重要突破——首次向村级延伸,在兴隆村设立教学点,让90名乡村儿童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暑期教育,切实解决偏远农村儿童“出行难、参与难、看护难、教育难”问题。

“孩子能学东西、有人陪,村民都叫好!”兴隆村党支部书记王仲说。在家长眼里,这里既是孩子拓宽视野的“成长平台”,更是暑期安全的“放心港湾”。

构建长效机制,护航持续发展

长寿区在探索中逐步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的三项长效机制:常态化运行机制,项目连续五年在暑期开展,形成固定服务品牌,2025年起正式进入稳定发展期;需求响应机制,针对留守儿童“监护缺位、学业困难、情感缺失”等普遍问题,链接专业资源,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并长期跟踪儿童心理状态,正如学员晓丽反馈:“我在这里学会了写信,我要给在云南打工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资源整合机制,搭建“志愿护童”平台,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帮扶作用,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一颗“小石头”,能点亮乡村娃的假期;一片“志愿红”,能温暖留守儿童的心房。如今,“小石头”课堂正在乡野扎根,让留守儿童不再是“孤岛”,而是乡村振兴里的“新苗”。下一步,长寿区民政局将联合更多力量,探索留守儿童常态化关爱新路径,让更多有温度的“小石头”课堂,护航孩子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