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区县动态
身边的民政人丨叶昕:95后养老护理员 把青春揉进夕阳的温柔里
日期:2025-08-27
字 号:

璧山区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的清晨,总被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唤醒。1996年出生的叶昕扎着马尾,像一束跃动的晨光,穿过走廊的白墙灰瓦。九年护理路,这位95后把青春种在养老一线,用掌心的温度、过硬的技术,给三百多位老人的“夕阳时光”,添上了鲜活的青春底色。

01“小精灵”的魔法:用温柔化解疼痛与孤独

“不是老人在我们工作的地方生活,而是我们在老人生活的地方工作。”入行时前辈的这句话,叶昕记了九年。

86岁的黄婆婆被晚期淋巴瘤的疼痛缠得直不起身时,连换药都会忍不住发抖。叶昕每次靠近,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琉璃:测血压时先暖热袖带,换敷料时反复确认“疼不疼”。看着老人蜷缩在床角呻吟,她心里像被揪着:“光靠药不行,得让婆婆的心先松下来。”

查遍资料、咨询医生后,叶昕了解到芳香疗法可以缓解身体疼痛、舒缓情绪压力、提升整体舒适度。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来薰衣草精油。每天午后,她会搓热双手,让精油的暖意裹着指尖,轻轻抚过婆婆的手臂、脊背。薰衣草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看似简单的抚触不仅让婆婆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缓解,更拉近了叶昕和老人之间的距离。

黄婆婆很喜欢叶昕,只要一见到她,就开心地说:“嘿,小精灵来了!”好像疼痛都减轻了几分。芳香疗法也成了婆婆每天最期待的事情。

黄昏时黄婆婆总坐在窗边发呆,她想远在国外的孩子了。叶昕隔着时差和家属反复沟通,帮老人打通视频电话;知道婆婆曾是幼儿教师,她把自己孩子的趣事录成视频,陪老人聊育儿经,让这位曾在讲台上发光的教师眼里重新有了神采,身体的不适早已被抛之脑后。

后来,叶昕会带着孩子来看婆婆,听老人用当年哄学生的语气逗孩子笑,那笑声里,满是被温暖填满的幸福。叶昕知道,这才是治愈孤独最好的“灵丹妙药”。

“小精灵”也成了叶昕职业生涯中最珍视的称呼,她希望自己就像小精灵一样拥有魔法能帮老人们解决困难、带来快乐。

02 赛场“闯关者”:把技能练到能“说话”

“养老护理是有温度的技术活,温度够,技术更要硬。”叶昕的掌心,有常年练技能磨出的薄茧。安宁疗护时如何减轻老人痛苦,认知症照护时怎样化解情绪波动,失能老人转移时如何避免磕碰……她把每个技术要点都嚼碎了练,直到操作能“下意识”地贴合老人的需求。

赛场成了叶昕检验技能的另一个“护理站”。2021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养老护理员大赛,她没把赛场当“考场”,反倒当成了日常的“老人床前”。给“模拟老人”调整体位时,会轻声说“咱们慢慢来,不着急”;喂饭时会先试一下温度,怕烫着也怕凉了。这份带着温度的专业,让她捧回了重庆赛区一等奖、全国三等奖。

2024年6月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是叶昕最难忘的“闯关”。“奶奶,您好,到吃药时间了。”决赛的实操环节,叶昕一边给老人分药、递水,一边向老人介绍药物的功效和服药注意事项。待老人顺利服药后,她额外给老人送上了一朵手工花,这小小的惊喜让老人开心不已。

喂药后送花的设计赢得评委和其他选手的好评,但比赛的道具中并没有鲜花。“送花环节的灵感源于我的日常工作。”叶昕说,在日常和老人的接触中,她发现一句关心的话、一件可爱的小手工作品,甚至一个微笑都会让老人开心很久。她说:“护理人员的真诚都是能被老人看见的。”

最终,叶昕拿下全国一等奖,实现了重庆在该赛项上“零的突破”,还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

03 温暖“传灯人”:让更多人接住老人的手

“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得让更多人懂养老护理的温度。”如今的叶昕,多了好几个身份——护养中心“金照护”技能大赛的组织者、重庆市护理职业学院的实践课讲师、国家养老护理员题库的建设者。

她将九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与理论相融合,在课堂上传递着养老护理的真谛,为养老护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为了行业规范发展,叶昕还积极参与国家养老护理员题库建设、团体标准书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养老护理员的使命与担当。

她教新人时,从不说枯燥的理论,而是带着大家去老人床边:“你看,给爷爷翻身时,要先碰他的手,让他有准备。”她组织技能大赛,把“给认知症老人喂饭”“失能老人康复训练”设为考题,让选手在实战中明白,技术不是机械的操作,是能感知老人需求的默契。

有学生问她:“照顾老人九年,会不会觉得枯燥?”叶昕指着护养中心窗外的夕阳说:“你看,每天的夕阳都不一样,老人们的笑容也不一样。能陪着他们慢慢走,这是多珍贵的事啊。”

这个95后姑娘,用九年时光证明,青春不只是朝阳般的热烈,也可以是夕阳下的温柔。未来的日子,叶昕还想继续做“养老小精灵”,带着更扎实的技能,陪更多老人走过夕阳时光;带着更多年轻人,把这份温暖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