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午时,在云阳县青龙街道锦绣社区“渝康家园”的活动室里,李叔叔(化名)正高兴地将刚兑换的食用油和洗衣液归置好。看着手里用参与康复活动攒下的积分换来的生活物资,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以前总觉得康复是件枯燥的事,现在不一样了。做操、唱歌能积分,还能掌握生活技能。在这里,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节奏和方向。”
李叔叔这份真心的分享,正是云阳县民政局依托打造的“渝康家园”平台,为社区居家精神障碍患者铺就的一条便捷、高效康复之路的生动缩影。该项目通过创新积分管理,让“小积分”兑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新路径,也让康复服务变得实实在在,康复者能够以最触手可及的方式,获得最需要的支持,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便捷参与
积分激励让康复“有动力”
“渝康家园”将复杂的康复过程,转化为清晰可见、易于参与的积分体系。患者通过参加在“渝康家园”开展的手工制作、躯体管理、生活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来获得相应积分,并能随时在机构的“爱心超市”兑换成急需的米、面、油、调味品等生活物资。
这一积分可量化设计,极大地降低了患者参与康复的门槛,激发了患者参与活动的热情,将“要我来”转变为“我要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康复成员的参与粘性。
“兑换什么东西,社工机构人员还会提前问我们的意见和想法,非常贴心。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日常最需要的,解决了实际困难,也让我们觉得自己被重视、被看见了。”一位正在兑换物资的成员说道。据统计,今年以来,康复成员们已通过积分兑换了价值超过5600元的物资,康复的积极性被有效激活。
就业赋能
积分激励让劳动“赢自信”
“渝康家园”不仅是为精神障碍群体提供情感关怀的温暖空间,更是聚焦能力提升与价值实现的赋能平台——项目合作机构通过主动链接社会资源,搭建辅助性就业桥梁,为部分居家精神障碍患者争取到学校窗帘拆洗、日常后勤保障等适配岗位,用劳动积分与实际报酬激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目前已有成员通过稳定参与工作累计获得劳动报酬8300元,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创造价值”的转变。“靠自己的双手拿到工资,心里特别踏实,这让我真切觉得自己也能为社会做事。”刚领到报酬的彭阿姨难掩激动,话语里满是久违的自信与成就感。
自云阳县开展“精康融合行动”以来,市县两级已累计投入资金148万元,建成1个市级联系指导点、5个县级示范点、27个镇街“渝康家园”服务站、33个社区“渝康家园”服务点,服务已覆盖100%的街道、80%的城市社区、50%的乡镇,让康复服务就近可及。
下一步,云阳县将继续深化“精康融合行动”,拓展服务内涵,进一步链接医疗、就业、公益等社会力量,让“小积分”持续释放“大能量”,为更多康复者筑就一条温暖、有希望的便捷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