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万州区民政局紧紧围绕“13186”目标任务,细化分解“1322385”工作举措,深入推进民政领域各项改革任务,在实施“协同增效”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试点殡葬领域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兜牢救助底线
确保民生“有保障”
全面推广“渝悦救助通”线上救助方式,实现救助申请、核查比对、入户调查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线上累计申办1.48万件次,救助程序优化率31%、资料简化率40%。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10.7万人次,及时新增救助对象4475人、停发救助对象2371人,将符合条件的脱贫和监测对象1.5万人纳入兜底保障。上半年,为各类救助对象发放资金3.2亿元。
做实养老服务
确保供给“亮真招”
建成余家镇第九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主体工程,增加养老床位200张;继续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形成万州区2024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需求清单;在11个街道、2个乡镇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设置老年人助餐点59个,为城区提供助餐服务6.7万余人次。
优化殡葬管理
确保惠民“出实感”
区委区政府牵头开展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统筹区级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各类机制、制度、规范、措施,初步探索形成“2431”的工作体系。
完善殡葬服务、殡葬惠民“两张清单 ”,规范服务管理,坚持服务和需求导向,按照基本与非基本进行划分,完善殡葬惠民清单,制定2个实施办法,严格落实殡葬减免政策,进一步提升殡葬公益属性。
实施“四项举措”,强化殡葬服务收费监管,联合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对殡葬服务机构基本殡葬服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动态调整殡葬服务收费。探索城区旧坟搬迁规范管理,开展校地合作,化解城市搬迁坟墓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林墓复合利用建设,结合甘宁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林墓复合利用的成功经验,明确项目申报、审核、验收流程,以及林区建设、墓区建设和后期管护标准。制定遗体运输专用车辆登记管理制度,会同区公安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交通局等相关部门定期检查遗体运输专用车辆,确保运输规范。
健全“三个机制”,破解监管难题。健全违法违规建坟修墓综合监管机制,加强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对违规私建“活人墓”和硬化大墓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形成一体化监管,杜绝违规私建坟墓新增。建立丧葬信息闭环机制,确保在死亡、火化、治丧、安葬各个环节上监管到位,从源头上避免散埋乱葬和骨灰装棺土葬等乱象。建立非法运输遗体协同监管执法机制,协调相关部门动态开展专项检查,指导各镇乡街道加强遗体运输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以殡葬协会为抓手,制定殡葬行业自律公约,定期组织殡葬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全区殡葬服务水平。
拓展区划地名
确保创优“做表率”
深入推进地名文化“五进”和“地名文化润童心”活动,开展乡村地名文化故事征集,拍摄系列地名宣传推广视频,打造大周镇地名文化长廊,乡村地名和兴趣点采集数据8133条,纳入国家地名信息库4887条,上传乡村地名、文旅景点美图13000余张,形成乡村地名信息采集目录,实现信息采集全覆盖,有效畅通乡村微循环。承办筹建的市级乡村地名展示馆完成前期设计,代表重庆市申报全国“乡村著名行动”服务先行示范区。
整合社会组织
确保协同“增实效”
大力实施“协同增效改革”,以“123N”体系为工作方向,建立项目、需求、资源三张清单,推动社会组织服务联合体打造。全区现有登记社会组织533家,资产总值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8256个,城乡社区社会组织545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