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八年,我们从未放弃过找她,无数次在梦里都想着她能回家。真的特别感谢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用各种办法,让我们一家人得以团聚,这份恩情我们永远都不会忘!”曹某的姐姐难掩激动地说。
近日,涪陵区救助管理站与铜梁区救助管理站通过“科技+寻亲”协同发力,成功帮助一名与家人失散八年的精神障碍流浪者曹某与家人团聚,生动诠释了社会救助体系的温度与效能。
科技破局
人脸识别锁定身份线索
4月初,铜梁区救助管理站在街头发现一名精神恍惚、言语不清的中年女子,随即启动智慧寻亲机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锁定其身份线索,初步指向涪陵区大顺镇。
涪陵区救助管理站接到协查请求后,迅速联合大顺镇村社干部实地走访核查,调取历史户籍档案,并联系家属视频辨认。经核实,该女子确为多年前被注销户籍的失踪人员曹某,因患精神疾病于2017年离家出走。
亲情重逢
八年守望终圆梦
“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见到她!”曹某的姐姐在涪陵区救助管理站接领现场哽咽道。她回忆,妹妹失踪后全家曾辗转多地寻找,张贴了上千份寻人启事,“感谢救助站用新技术找到她,还把她照顾得这么好。”
在两地救助管理站的协同下,曹某在站内得到细心照料和心理疏导,身体与精神状态逐步好转。
机制创新
“三四三”模式显成效
此次成功寻亲是涪陵区“三四三”(三机制、四维度、三张网)救助新模式的又一成果。通过人脸识别数据库共享、跨区域联动响应和源头治理网格化排查,近三年已助力14名流浪人员返乡。
涪陵区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手段缩短了寻亲路,但最终离不开基层干部核实和家属不放弃的坚持。”此次寻亲不仅展现了科技对传统寻亲模式的突破,更印证了救助体系“兜底线、救急难”的民生温度。
万家灯火的团圆背后,是社会救助体系从“人海战术”到“精准赋能”的升级。曹某一家跨越时空的团圆,为更多失散家庭点亮了希望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