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举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示范培训班,着力推进全市养老服务全面发展。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基本原则,着力破解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到2022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走在西部前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从哪里切入和着力?今天,小政就带你一起去看看。
着力优化结构,让养老体系更健全。要以巩固家庭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为方向,科学布局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强化医养结合,不断建设符合市情、适应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大力发展以生活照料、家务料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加大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加强日间照料、老年餐桌、互助幸福院、社区养老服务综合设施等平台和网络建设,发展日间托养、邻里照顾、志愿互助、社会交往等服务,为老年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社会提供支持。进一步发挥机构养老的支撑作用。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失能失智老年人、方便可及的养老机构,引导社会力量适度建设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养老机构,满足多层次、个性化服务需求。进一步强化医养结合。打通医养服务资源,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确保到2020年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100%;支持养老机构建立老年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对内设诊所、医务室、护理站实行备案登记;鼓励二级以下医院转型发展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促进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互联互通,构建医养机构联合体,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每个区县至少要建设5个社区医养结合型机构,全面提升社区居家医养服务水平。
着力加快建设,让养老设施更完备。按照“一街道(乡镇)一中心,一社区(村)一站点”的思路,科学布局、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到2020年全市所有街道和城市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2022年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布局中,尽量将城市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一体或邻近规划设置。在建设中,要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满足养老服务基本功能,统一标识标牌、外观形象、功能风格、文化氛围。在改造中,要加快升级农村敬老院等特困供养服务设施;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将企业废弃厂房、闲置学校、商业闲置用房等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变废为宝”。
着力改革创新,让养老运营更科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营模式。既要兜底线、保基本,又要抓改革、促发展,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养老服务市场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取消许可要求,强化服务监管,加快调整与养老机构许可相关的优化政策,确保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后,养老机构现有优惠扶持政策不减少、不降低。探索运营新模式。积极通过政府购买、委托经营、PPP等方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和优化社会力量养老服务供给,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服务效果好、示范作用明显的本土品牌企业。积极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逐步让企业、社会组织承接特困人员供养、基本养老服务等原来由政府提供的服务和工作,确保到2020年社会运营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超50%。要加强养老服务领域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鼓励慈善机构和志愿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形成敬老爱老养老的社会环境。
着力提升质量,让养老服务更优质。以落实民政部等部委部署的“2019年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为契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向高质量发展。推进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按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结合实际,加快完善我市的机构、服务等地方标准,推动形成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推进智慧化建设。建设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加快构建养老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系统,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测,建立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社会服务相结合、横向联通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监管体系,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个性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推进专业化建设。大力实施人才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保障、激励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基本稳定的养老服务专业化队伍,力争到2022年,培训2000名中层管理人员、20000名一线养老护理员。
着力丰富业态,让养老产业更多元。落实金融、土地、规划、税费、补贴等扶持政策,扩大社会力量参与,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聚焦老年人“医食住行”,支持“养老服务”+老年人用品产品、+金融、+文化、+旅游、+餐饮、+物业等服务业态,不断拓展养老服务新领域;依托各地自然资源、生态优势和产业特色,积极培育养生养老、生态康养、智能产品用品、适老化改造、旅居候鸟等养老服务新业态,推动养老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着力完善制度,让养老管理更规范。制定出台《重庆养老服务条例》,从立法层面规范养老服务内容、扶持政策、质量监管等。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综合监管机制,确保养老服务市场放得开、管得住。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风险防控制度,增强养老机构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养老服务行业信用承诺、投诉举报等制度,推进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等级评定、服务标准、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