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主题教育为主线,强化“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认真履行“三基”职责,大力实施“八项行动”,用“民政温度”换群众“幸福指数”。
川渝合作行动
紧扣“打造区域民政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把川渝民政合作作为局党组“一号工程”,举办两地厅(局)长专题座谈会,制发合作重点任务清单,细化明确33项重点任务。上半年,成渝民政系统通过“一网通办”完成养老机构设立备案80家、床位8000余张,办理川渝跨区域婚姻登记46019对。
精准保障行动
紧扣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推动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巩固拓展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态监测123.74万低收入人口生活状况,将21.22万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抓好鲁渝社会组织协作,引导山东162家社会组织投入4603万元支持我市乡村振兴建设。探索打造救助服务综合体,上半年,77.24万城乡低保、17.4万特困对象的基本生活兜住兜牢。打造“渝康家园”康复服务品牌,“两项补贴”惠及49.4万残疾人。
治理强基行动
紧扣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切实发挥民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基石功能。创新推进社区治理,深化“党建统领、三治结合、三事分流、五社联动、智能支撑”实践,“三事分流”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社区治理名片;推进清廉村居建设,制定村(社区)组织“四清单一目录”,村(社区)平均减负40%以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党的工作、监督管理实现全覆盖;助力企业解难纾困,减轻企业负担9271.17万元;服务全市就业大局,上半年社会组织面向高校毕业生发布岗位5031个、招聘3079人。
渝悦养老行动
紧扣老有所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制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政府、社会、市场在基本养老服务中的边界定位更加清晰。推广“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社会化运营,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216个,完成特困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2000户。聚焦民呼我应,年内新建老年食堂500家,并逐步扩大覆盖面。持续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对560家养老机构开展服务质量评估,上半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8家、床位820余张。
渝童守护行动
紧扣“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健全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精准落实政策,上半年发放资金9837万元,保障1.19万孤困儿童的基本生活。加大助学力度,“福彩圆梦助学”项目资助955名孤儿、36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三查三访”发现识别机制,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开展关爱服务,春节期间慰问父母就地过年孤困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9.9万人次。
地名乡愁行动
紧扣“地名中有文化、有历史,注重文化传承”,多载体弘扬地名文化留住浓浓乡愁。圆满完成全国“点亮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编撰出版全国首套省级地名文化丛书《重庆地名故事》,全国首个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向市民免费开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印发实施《重庆市行政区划工作请示报告制度》。开展省级行政区域界线精准落地试点,完成省界鄂渝线及17条961公里县级界线联合检查内业工作。
善满山城行动
紧扣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创造更加有利于慈善和福彩事业发展的环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乡村振兴重庆专场”筹集资金3.32亿元,名列全国第二;积极推进社区慈善,设立基金147支,帮助解决群众“小急难”问题6000余个;引导慈善组织参与防汛救灾,市慈善总会筹集3000余万元驰援万州等地。加快发展福彩事业,上半年实现销售20.79亿元,同比增长14.12%。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组织2262家、服务群众38.6万人次。
逝有所安行动
紧扣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加快构建全市基本殡葬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殡葬改革,研究制定深化殡葬改革服务管理行动方案,细化未来5年目标任务安排,确保2027年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实现区县和街镇全覆盖、火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实事,上半年57个城乡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完成投资5881.6万元,出台殡葬便民利民惠民十项措施。强化多跨协同,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制定出台《重庆市协同推进96000殡葬服务热线工作方案》,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加强对丧葬服务“一条龙”的规范管理,殡葬服务秩序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