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中共合溪特支旧址
日期:2024-02-06
字 号:

中共合溪特支旧址

合溪镇地处南川区南部,东南与贵州省正安县新洲镇相邻,西南与贵州省桐梓县芭蕉镇交界,西北与南川区德隆镇接壤,东北与南川区古花镇毗邻。合溪镇政府驻地距南川城区78千米。

合溪因九条小溪在境内次第合流而得名“合九溪”,清光绪末年建场,名为“合溪场”,先后属南川县元合乡、德隆乡。1929年(民国二十八年)设合溪乡,合溪正式成为政区名称。解放后沿用。1992年,撤乡设镇改为“合溪镇”。

合溪镇境内多山,属于金佛山南麓,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险要,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自古为川黔交通要道,是古时黔北入川(渝)大道的必经之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合溪就有党组织活动,具有较好的革命群众基础,是川黔边革命据点。

中共合溪特支旧址位于南川合溪中心小学校,是南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溪的红色景点还有奚成烈士墓、奚成广场、奚成图书馆、红五星校门、奚成故居等。

中共合溪特支从1942年2月成立到1945年夏停止活动,短短的三年多时间,对落实中共南方局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和勤学习、勤工作、勤交友、社会化、职业化、合法化的“三勤三化”原则,领导南川乃至川黔边党的革命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共合溪特支的成立有着特定的革命历史背景和使命,也和南川籍革命烈士韦奚成有很大的关系。

韦奚成(1890—1942),原名韦继端,1890年七月十四日(农历)出生于南川元合乡合溪场(今南川合溪镇)郭家沟半边田。他先后在南川县立高等小学、重庆体育学堂、重庆府中学堂读书,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后在革命党人熊克武创办的蜀军随营学校学习,结识了刘伯承。结业后,韦奚成在熊克武部任排长,参加了“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韦奚成回到家乡继续开展反袁活动。1915年7月,护国战争爆发,韦奚成和刘伯承在涪陵组建“川东护国军”。1917年,韦奚成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1922年,韦奚成在川军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刘伯承任团长)任营长,驻防万县。1923年12月4日,韦奚成与吴佩孚部在垫江石院子激战中右腿负伤,伤后留下后遗症。1925年,韦奚成结识了共产党人杨闇公、吴玉章等。1926年夏,韦奚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杨闇公派遣回南川开展地方农民运动,相继改造地方民团,掌握革命武装。回南川后,任中共南川支部委员、南川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军事政治部主任。1927年1月5日,为了呼应刘伯承领导的泸顺起义,参与组织领导六千多农民武装攻打南川县城。这是南川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被誉为“川东春雷”。暴动失败后,韦奚成两次入狱,获救后在南川、涪陵、重庆、犍为、云阳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8年后先后任云阳县委组织委员、县委书记。1941年初返回南川合溪,筹建合溪特支。1942年5月,积劳成疾,在合溪病逝。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为应对国民党反动派不断掀起的反共摩擦,中共南方局让一部分党员撤离重庆,转移至农村,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革命工作据点。为了保护党的组织和人员安全,根据中共南方局隐蔽精干的方针,南川特支成员分散撤离南川,中共南川特支停止活动。早在1940年5月,南川籍革命活动人士、中共党员韦奚成由于在云阳身份暴露,撤回重庆,并通过川东特委书记肖泽宽向南方局建议,在其家乡南川合溪开辟川黔革命据点,建立党的组织。这一建议得到了南方局的批准。

1941年1月,已身患重病的韦奚成率领曾玉石(季翘)、郑华(友笃)等党员,以响应合溪国民初级小学校长韦明芳请求办学的名义回到合溪,开展革命活动,筹建党的组织,开辟川黔边革命据点。他捐出自家6方木材,动员地方绅士捐献田产4亩,修整合溪小学教室,购置设备,建成了合溪高级小学校,并通过开明绅士韦萃廷和上层统战关系,出任合溪乡乡长兼合溪乡小学校长,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1942年春,党通过温凯廷带领中共党员张琼英、石俊民(石仲达)和八路军回地方寻找组织的战士魏佐才、郑信芳到合溪小学任教,合溪成为党开展工作的重要阵地。建立党的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经南方局批准,1942年2月,合溪特支正式成立,由温凯廷任书记,直属南方局和川东特委双重领导,后又改隶綦南工委领导。合溪特支担负起渝南黔北地区革命工作的领导、联络、组织、管理任务,除了领导南川地方革命工作外,同时在贵州正安、道真、绥阳、桐梓等地广泛宣传党的主张,发展了一批党员,巩固发展了黔边革命根据地。

1942年3月,韦奚成病危。为了稳定党的活动据点,韦奚成临终前以乡长名义召集保长、保代表开会,提议由民主人士韦萃廷当乡长,温凯廷当副乡长,张琼英任合溪小学校长。呈文以合溪乡民代表会名义呈报南川县政府,并获得县政府批准,为我党建立川黔边区合溪活动据点创造了有利条件。

3月10日,韦奚成病故后,亲人遵其遗嘱,将家中藏书全部赠与合溪小学。温凯廷、石俊民、张琼英等利用这些图书创立奚成图书馆,以资纪念。

1943年6月,因温凯廷、张琼英等身份暴露,綦南工委书记李治平转达上级“暂缓以金佛山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工作,中共合溪特支人员分批转移至黔北,接受新的任务”的指示,温凯廷、张琼英、李培根、代克宇、石俊民、魏佐才等党员分批先后于1943年底和1944年初撤离合溪,到达贵州省绥阳、正安、桐梓等地接受新任务。

温凯廷、李培根等撤离合溪后,合溪特支工作暂时中断,1945年春,上级党组织派遣牟克波到合溪任合溪特支书记;1945年夏,牟克波受命撤离合溪赴黔北。至此,合溪特支圆满完成皖南事变后南方局作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使命任务,合溪的精英全部得到保护并安全转移,合溪特支使命结束。

1946年1月,经綦南工委决定,建立中共南川县委,南川地区再次恢复了党的组织,李治平任书记。南川县委在合溪成立中共南川东路区委(即合溪区委)。此时的合溪区委归属南川县委领导,不同于中共合溪特支。1945年,最后一批人员撤离合溪前,在奚成图书馆屋脊正中雕塑了一个五星图案。1948年5月,中共合溪区委副书记谭振武把红五星图案移到合溪小学校门上方,后被国民党合溪乡政府用石灰粉予以覆盖,南川解放后,合溪人民铲去石灰,红五星重现天日。如今,合溪小学校门虽几经修缮,但鲜红的五星始终伫立于校门上方,成了合溪红色景点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