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普镇大石塔村
大石塔村位于璧山区广普镇南部。村中现有万寿桥、东汉崖墓群和谢氏故居三个文物保护单位。广普镇石塔村是典型的浅丘地貌,周边有众多湖泊河流以及湿地,村境内有梅江河和璧南河流过,因此山水田园风格成为了石塔村的基调。
石塔村,从名字上看村内应该有一座石塔,但是现在村内并没有石塔的痕迹,倒是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一座汉代崖墓。崖墓壁洞里摆放着石棺,棺盖和棺身上刻着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图以及朱雀、主人、侍从、武士、鼓乐伎、杂伎等形象,造型优美,刻工精细。石棺很重,光是一个盖子就有一千多斤,一口石棺重达两吨多,当时用了十六个挑夫才把石棺从洞穴抬到公路上。石塔村的汉代崖墓是继郭沫若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重庆沙坪坝发现一口汉代石棺之后,在巴渝地区的又一重大发现,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崖墓群内的汉代石刻画像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大石塔村经过“湖广填四川”之后,商业兴盛起来,尤以徽商为最,所以村内的徽派兼川东民居建筑风格突出。石塔村至今还留存着很多古旧的民居,如梧桐屋基、高观音、四河头、谢氏故居等二十六个主要院落,它们以谢氏故居为代表。谢氏故居是谢唯进祖父建造的宅子,距今已过去了两百多年,但从它那略显古旧的外观,依然看得出曾经的气度来。谢氏大院占地两千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是三进四合院布局。沿着中轴线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下厅、中厅、上厅,左右为厢房,面阔八柱七间五十米,总进深四十米。院内建筑多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屋顶,屋顶铺小青瓦,飞檐翘角,门窗雕花,体现了极高的建筑水平。
谢唯进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然后赴法国、英国、德国勤工俭学,与朱德、周恩来、孙炳文等相识。1936年10月,谢唯进受中共派遣,加入由共产国际主持的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国际纵队,参加了马德里、中线、东线大反攻及突破布诺河防线等战役。到了1939年,当初参加西班牙人民反内战斗争的中国战士已大部分牺牲在西班牙前线,最后有小部分去了欧美,只有七人历尽千辛万苦返回中国继续抗日,谢唯进是返回的七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谢唯进任空军工程部政委、工程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大石塔村山水众多,也就有许多桥,其中断桥、万寿桥已经成了旅游景点。断桥的得名已经无法考证。合川有个断桥村,现在还保留七夕在桥上乞巧的习俗,不知道璧山的断桥是不是也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
璧南吹打是重庆市“非遗”之一,广普镇大石塔村是其主要发源地。璧南吹打历史悠久,乐器取材广泛,既有金属制成的,也有南竹制作的。璧南吹打最初是当地人在劳动之余哼唱的小调小曲,通过民间艺人加工整理形成了吹奏打击曲子。璧南吹打不断吸收新的音乐元素,借鉴来自不同民间演唱吹打的音乐形式,一直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比如他们用竹子乐器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惟妙惟肖,深受人们喜爱。璧南吹打据考证起源于东汉,广普镇大石塔村出土的汉代石棺画像上的吹奏、演唱、乐伎、杂伎等就是最好的佐证。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璧南吹打已经走进课堂,成了当地学生的必修课。
大石塔村盛产青花椒,这里的青花椒味道独特,用青花椒做出来的菜别有风味,是重庆名菜花椒鸡的首选调料之一。黄花菜也是这里的特产,这里的黄花有七个花蕊,故有“七蕊黄花”的美名,而所有黄花均采用阳光晒干方式进行加工,更好地保留了黄花的味道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