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驿
袁驿镇地处重庆市梁平区西部,东与竹山镇相接,南与七星镇接壤,西与碧山镇连接,北与虎城镇、龙胜乡毗邻,总面积42.6平方千米。
袁驿镇历史上少有记载,清彭孙贻《流寇志》因匪患,稍有提及:崇祯十三年(1640),过关索率义军“自李子坎东奔达州,屯袁坝驿”。
其实袁驿镇历来就是梁平的商贸重镇,数百年前就因商贾云集而出名。清光绪版《梁平县志》记载,嘉庆年间,袁驿原名丹凤场,因为设有旅馆和马栈,供来往官员和传递公文的人歇宿、换马,故称为“驿站”。不知何时,因袁驿镇地处平坝,袁姓居民众多,改称袁坝驿。
袁驿镇境内资源丰富,拥有渝东北最大的原煤生产基地梁平邵新煤矿(已关停),还有市级风景名胜百里竹海风景区。
袁驿镇的老街多为明清建筑,因时光久远,也就有了一番醇酒或老茶似的味道。老街有三条,分别名为刷坊街、紫云街、丹凤街,其中刷坊街最为有名。以前人们过年时需要写对联,婚丧嫁娶时需要采买红纸、五色纸,于是这条街上以刷纸为业的手工作坊生意兴隆,几乎家家以此为营生,渐渐形成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刷坊街”。
20世纪80年代,位处川渝之间的袁驿镇街市繁荣,周边虎城镇、龙胜乡、竹山镇、四川大竹县等地的居民和商贩,定时会来袁驿赶集,长达1公里的老街上,居民们采买货物、喝茶休闲,呼朋唤友,热闹非常。
袁驿最有名的特产是豆干和黄粑粑。
袁驿豆干历史悠久,曾获得成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第三届中国食品节金榜畅销产品,被重庆市旅游局定为旅游食品。袁驿豆干选取当地优质大豆,经过碾磨、滚浆、烧煮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豆干绵薄透明,有灯影豆干之称。
每天早上,本地小贩就会早早地出现在街巷路口,大声叫卖豆干,当一串串嚼劲十足的豆干在唇齿间回味悠长,那些童年旧时光仿佛又循着豆干的香气回来了。
袁驿街上随处都能买到的黄粑粑,也是袁驿镇特有的美味之一。以前黄粑粑只有在过年过节才能吃到,那个时节,家家户户都会起个大早,用大米、枯草碱、黄栀子等原料制作黄粑粑。黄粑粑外形晶莹剔透,清香扑鼻、软糯绵实,是许多人记忆中年味十足的经典美食。2018年,袁驿黄粑粑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道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美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曾经单一的食品,逐渐变得多元起来,人们也有更多机会,享受那些来自角落旮旯的民间美食。于是袁驿镇纯手工制作豆干、黄粑粑也得以声名远扬,以自己独到的技艺,传承悠然时光的味道。
袁驿还有一项非遗文化,就是铜锣锻造。袁驿铜锣主要有大锣、小锣、包锣、马锣、钹等,制作铜锣的原料必须是响铜,要通过回收坏掉的铜锣来获得,据说采用这样的材料制作的新铜锣,更经得起敲打,声音也更清亮纯正。
由于袁驿镇的纯手工铜锣经久耐用、音效好,所以本地非遗传承人许国祥做的铜锣名气也越来越大。2014年,袁驿铜锣锻造技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袁驿铜锣销路越来越广,主要销往重庆、四川、湖北、陕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