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酉阳 ——赵世炎故居
日期:2024-03-14
字 号:

赵世炎故居

赵世炎故居位于重庆酉阳龙潭古镇上,当地人称为“赵庄”,是一座清代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占地1605平方米。伟大的革命先驱、革命先烈赵世炎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赵世炎故居大门上方,有邓小平题写的“赵世炎同志故居”。大院内有一前一后两个小天井,院门朝东,正屋南北向,过厅东一间,是赵世炎的卧室。

2001年,赵世炎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0年,故居重新修复对外开放。

赵世炎(1901—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赵世炎于1901年4月13日出生在重庆酉阳的龙潭古镇,兄弟中排行第五,九妹赵君陶(李鹏之母)、三姐赵世兰等都在他的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赵世炎自小聪明好学。因家境优渥且重视教育,赵家设有私塾,供赵氏子弟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赵世炎进入龙潭高级小学堂读书,师从早期同盟会会员王勃山。受老师的影响,赵世炎了解到旧中国的苦难,心中萌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痛恨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的行为。

1919年冬,赵家举家迁至北京。之前,1915年赵世炎和四哥赵世琨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因为他成绩优异、活跃突出,引起了我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的注意。

在李大钊的引领下,赵世炎开始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的前途命运。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赵世炎为北师大附中学生运动的组织者之一。5月7日,他全票当选为附属中学学生会干事长,组织同学投入到五四运动当中,经受了革命的考验和洗礼。

1919年,在李大钊的极力推荐下,赵世炎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和三哥赵世炯与毛泽东、周恩来、田汉、李达等人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先锋。

当时人们都说:“赵世炎擅文学,精口辩,气质斐然,真一翩翩少年。”赵世炎外表风流儒雅,但骨子里甚是刚强,所写的评论文章文风犀利、一针见血。凡是由赵世炎撰写的文章,字字珠玑、鞭辟入里,深受广大爱国青年喜爱。

五四运动后,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倡导解放思想、理性精神的新思潮在国内迅速涌起。为响应以“学习新思想,寻找改造中国途径”为目标的勤工俭学学生运动的号召,为了到欧洲去寻求真理,赵世炎进入吴玉章创建的法文专修馆学习。

1920年5月9日,赵世炎和一批爱国青年从上海出发,远渡法国求学,以期能够早日找到民族解放的正确道路。

留法之前,赵世炎就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心中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由于他才华出众,一到法国就有不少名校都在争取他,但赵世炎却不为所动,仍旧选择不做文牍,而坚持勤工俭学,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主张。因为他始终坚信,必须在赤贫的无产者中去寻找同盟者,结合众人的力量才能解放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

1920年冬,赵世炎和几位勤工俭学的同学一起来到三得建铁工厂工作。在与工人们同吃同睡同工作的过程中,他了解到法国资本主义制度与中国落后的社会制度别无二致,感受到国无地位、民无尊严,更加坚定了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1924年,李大钊给中央建议,希望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学习的赵世炎能够尽快回国参加革命运动。同年夏,赵世炎回到北京,当选为中共北方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北京地委书记,协助李大钊在北方开展工作。

在北京工作期间,赵世炎和李大钊组织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首都革命和工人运动,在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内蒙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因为工作的需要,1926年,赵世炎到上海担任中共江浙区委组织部部长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当时的上海是资本家扎堆的地方,在工人阶级长期处于被压迫的条件下,在这里开展斗争远比其他地区更为艰难,两次武装起义都以失败告终。

1927年3月21日,赵世炎协同周恩来、罗亦农等人一起带领上海工人举行举世闻名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在这次武装起义过程中,周恩来任总指挥,赵世炎担任副总指挥,赵世炎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身先士卒,用150杆破枪加3颗炸弹,打败了4000多直鲁军阀和武装军警,创造了中国工人武装暴动的神话,在中国的工运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公然背叛大革命,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在全国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27年4月底5月初,赵世炎因为工作需要,没有参加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但是当选为中央委员,继续留在上海坚持斗争。1927年7月2日,因为叛徒的出卖,他不幸被逮捕。

赵世炎被敌人关在上海龙华枫林桥国民党警备司令部,他在这里遭受了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但他始终咬紧牙关,不肯吐露关于我党的半点情报。他义正词严道:“他蒋介石愿意当帝国主义的走狗,我赵世炎却不愿意。我决不叛变革命,要杀要剐,随便!我赵世炎倒下了,但还会有无数个革命志士站起来。”

1927年7月19日,赵世炎牺牲在上海龙华枫林桥畔,这一年他才26岁。

赵世炎的一生,是革命和战斗的一生。他践行了“奋斗为人生第一要义”的誓言。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布尔什维克》第一期上刊发了《悼赵世炎、陈延年及其他死于国民党刽子手的同志》的悼词,称他是中国无产阶级“勇敢而有力的领袖”。

2009年,赵世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