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寨天坑
小寨天坑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它是几座山峰间凹下去的一个椭圆形大漏斗。
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击碳酸盐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重庆小寨天坑就是这种地质奇观的代表,是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天坑”,该天坑口部最大直径626米,垂直高度666.2米。
那么,小寨天坑是怎么得名的呢?一种说法是,过去山民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带着干粮扶老携幼到天坑躲避。山民们切断绝壁间的小路后,天坑就成了躲避祸乱的天然坑寨;这些坑寨的规模一般比较小,小寨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天坑边缘原有一座石砌的古堡寨,其形制相对其他地方的寨堡要小一些,因而得名。
天坑一般出现在喀斯特地貌且河流切割很深的地区,当石灰岩、石膏岩等一些可溶性岩石遇到溶解了二氧化碳的水流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刷与溶蚀,就会出现一些裂缝,慢慢地,这些裂缝越来越大,变成了空洞,在重力的作用下,这些空洞洞顶垮塌,坑洞就显露出来,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天坑了。大多数天坑属于塌陷型,冲蚀型较为罕见。
小寨天坑底部有一条巨大的地下河,地下河露出地面的长度大约4千米。地下河与附近的天井峡地缝属于同一个岩溶系统。天井峡地缝全长37千米,最窄的地方只有两米,而峡谷的高度达九百米,形成气势恢宏的“一线天”。天坑在地下河水的冲击下,不但形成了小寨天坑这样的奇观,也形成许多暗河密道和山洞,其中在地面河两端的两个山洞更是高达百米。201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前往天坑地缝景区考察。黄万波发现这些洞穴是史前人类穴居过的山洞,古人可能在洞中居住了上万年。天坑地缝地区十个洞穴中,有八处发现了古生物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第二年,在同一时期的堆积层中,科考人员又发掘出了大象、长臂猿、熊等二十多种古生物化石,还发现了四枚古人齿化石,对进一步论证确定“奉节人”体质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现该山洞遗址已被列为与周口店等遗址同等重要的我国重要古人类遗址,是国家重点考古项目。此外科考人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史前人类制作的造型笨拙的原始哨形埙,这可能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乐器。而名震中外的“巫山猿人”化石,就是在距小寨天坑二三十千米外的巫山龙骨坡发现的,这两者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许多未解之谜期待有识之士去揭开。
“天坑”这个词语在2001年前,通常只是特指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而其他形似小寨天坑的喀斯特地貌坑洞曾有过五花八门的名字,如石围、石院、龙缸、岩湾等。2005年后,“天坑”这个由中国人定义的术语在国际喀斯特学术界获得了一致认可,并开始使用汉语拼音“tiankeng”作为学术专用名词通行国际。直至今日,已经被确认的天坑达七十八个,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中国。
离小寨天坑不远,还有一处与三峡夔门几乎一模一样的峡谷,当地人称为“旱夔门”。从旱夔门往里,地势险峻幽深,有许多神奇的现象,至今仍未全部探明究竟。
小寨天坑在北纬30度附近,北纬30度是地球上最奇幻、神秘的一个地带,至今仍有大量未解的自然之谜,也有无法解释的人类文明现象。小寨天坑仿佛地球的一只眼睛,这只眼睛凝望宇宙已经上亿年,它在诉说着什么,又仿佛在思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