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一种基本心理状态,所有事情都会让我们感受到开心、焦虑或者愤怒。学会正视情绪、积极处理情绪、有效改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过想要的生活、结交喜欢的朋友,这才是最酷晚年。”近日,在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老人们津津有味地聆听情绪管理课程。
入微照料 全力排除养老情绪隐忧
社工小陈近日在日常接触中发现,张奶奶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有时会为小事而大发脾气;李爷爷也变得情绪低落,连最喜欢的声乐教学课也不来了;平时脾气温和的刘爷爷,也在日常活动中与好几位爷爷发生争执……
“院里休养老人年龄普遍都在70岁以上,身体机能逐渐退化,有的还伴有各种慢性疾病,加上面临亲人离世、子女矛盾等问题,易产生孤独、自尊感不强和老而无用等心理,情绪长期积累、发酵,无法寻求倾诉和发泄,导致老人依赖心理越来越重,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加速老人的衰老进程,甚至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社工小陈介绍说。
为进一步关注休养老人心理健康,帮助老人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市第二社会福利院针对养老情绪隐忧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情绪管理小组系列活动,通过游戏、模拟环节、分享互动会等方式,让老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增进彼此感情,同时引导老人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
“小陈他们很贴心,经常给我们组织休闲娱乐活动,帮助我们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子,还鼓励我们有心事可以主动倾诉,有困难就寻求帮助。”今年78岁的刘婆婆之前总是牵挂子女的工作,整日忧心忡忡,如今在情绪管理小组的帮助下,脸上的笑容多了不少。
暖心陪伴 开启老人情绪驾驭之旅
84岁的蔡奶奶,去年8月住进了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初到院里的奶奶对一切都很陌生,内向的性格让她无法快速融入同楼层休养老人群体,再加上儿女工作忙碌无法时常探望,蔡奶奶开始封闭自己,整天窝在房间里看电视、发呆。
社工们发现后,开始积极邀请她参加情绪管理小组,和同龄人玩游戏、看电影、分享故事、模拟辩论等,逐渐抒发负面情绪。现在的蔡奶奶阳光开朗,对儿女的忙碌不再抱怨,不仅主动报名参加活动,还会积极鼓励其他爷爷奶奶们一起交流学习。
陈爷爷的女儿在与社工沟通时也表示,父亲入院休养已有8年,以为他早已适应和习惯,没想到自己还是疏忽了情绪上的陪伴。“不过现在好了,自从父亲参加了情绪调节小组后,与家人们视频通话时的笑容增加了,还会主动分享自己的养老日常,感觉他逐渐变得活泼了,希望二福能继续组织并开展这样的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陈爷爷的女儿说道。
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负责人表示,如今的福利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高龄、失能老人的去处,更像是一所老年大学、一个疗养中心、一处休养胜地和一个大家庭。下一步,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将进一步做好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让老人们对这个“家”更信任、更依赖,让老人居住安心、家属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