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城
在万州区周家坝街道天生城社区,有一处险峻的山峰,这里有南宋时巴蜀山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生城遗址。天生城海拔467米,山势呈南北走向,北窄南宽,南北长约1.5千米,东西宽约500米,总面积400余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蜀汉三国时期刘备伐吴时,就曾屯兵在天生城,故又名天子城。
天生城的大规模修建进行于南宋末期。当时,蒙古军队大举进犯四川。四川安抚制置使余玠率领四川军民,在西南地区修建了一系列的山城防御工事,比如在世界战争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合川钓鱼城,以及奉节的白帝城,还有苍溪的大获城等。这些军事设施相互呼应,构成防御体系,不仅抵御了蒙古军队的入侵,更让南宋政权有喘息的机会,至少让南宋“寿命”延长了二十年。天生城的修建,是从南宋淳祐三年(1243)开始的。
天生城最惨烈的一次战斗,发生在1276年。当时,元朝大将杨大渊负责攻打四川,他的侄儿杨文安率精兵强将攻打天生城。守城长官上官夔将军率领军民英勇战斗,拒不投降。战斗一共持续了53天的时间,后来因为弹尽粮绝天生城被元军攻入。元军攻入后,上官夔拒绝投降,最后巷战而死,壮烈殉国。不过,比较令人费解的是,当年元军将四川的军事堡垒大部分都焚毁了,但天生城却是一个例外,坚固的城池被保存多年。明末清初的时候,为抵御张献忠及清军入川,还曾经重新加固过天生城,直到清晚期又再次整修了天生城。直到民国兵荒马乱时期,很多财主都带着金银财宝躲到天生城内,让垂涎他们财宝的匪徒久攻不下。就是现在,当地依然流传着“好个天生城,山高路不平。肥猪一大片,看到捉不成”的歌谣。
现在的天生城遗址,还保留了清代中后期修建的前、中、后城门,前门、后门前方各有一道卡门,中门下还有东外城墙遗迹,鹅公包还保存有宋代的北外城遗址。中城门附近石壁遗有南宋的摩崖筑城题记和碑文5处、元代纪功碑1幅。城内有古炮台2座,水池、水井多座,并残留有多处房屋遗址。天生城遗址对研究南宋山城防御体系,研究渝东地区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有重要的价值。1988年天生城被公布为万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公布为万州区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开始,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天生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和发掘,进一步挖掘其价值。2021年8月,天生城大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天生城自古就是“万州八景”之一——“天城凌空”所在地。站在天生城的最高点极目远望,整个万州城尽收眼底,浩浩长江从面前流过。好一个登高望远、回忆怀古的去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