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中共垫江女中特别支部遗址
日期:2024-09-27
字 号:

中共垫江女中特别支部遗址

中共垫江女中特别支部遗址位于垫江城区市政服务中心内。

垫江女中全称“垫江县立女子初级中学”,创办于1944年,校址位于垫江县城西门外。校长龙守则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她思想进步,同情革命,聘请了大量进步青年教师到学校任教。

1945年,进步老师张秋军、徐晓鸣、杨炯明等从外地转移到女中任教。他们在学校组织学生自治会,开展一些有益于革命的活动。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机关主动撤离延安,垫江县的一些国民党官员,在县城合作金库四楼上,挂出一幅标语:“共匪老巢延安被我军占领!”张秋军、傅伯雍等几位教师商议后,秘密撕毁了该标语。次日,国民党官员发现标语不翼而飞,顿时草木皆兵,惶恐不安。

同年4月1日,垫江国民党当局强迫垫江县城附近中、小学师生在北门公园集会,追悼军统特务戴笠“忠魂”。垫江女中学生自治会立即发动全校师生拒绝参加大会。这些进步活动为后来党组织在该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7年,中共重庆市委以华蓥山地区附近的广安、岳池、武胜、渠县、合川、江北、梁山、邻水、大竹,下川东的云阳、奉节、巫山、巫溪等县,以及黔北的思南地区为重点,陆续派出干部,并动员一批进步青年积极分子深入农村,从抗丁、抗粮、抗捐入手开展农民运动,掌握部分基层政权,为发动武装斗争作准备。

在此期间,邻水大竹工委派党员王敏、陈以文到大竹县张家场清理、恢复党组织。他们利用陈尧楷为首的“山王会”,广泛发动、团结群众,准备武装起义。并以张家场为据点,向周边县城扩展。垫江是大竹通往重庆的要道,他们便决定在垫江城内和城郊建立联络点。垫江女中位置偏僻,环境幽静,学习氛围深厚,师生思想进步,是建立联络点的适宜之地。

1947年7月底,邻水大竹工委委员兼虎南游击区委书记王敏由重庆来到垫江女中,恢复了教师雷寄萍的组织关系,指示雷寄萍在女中开展建党工作。雷寄萍在学校先后发展张秋军、傅伯雍、徐晓鸣、杨炯明为党员。8月,经虎南区党组织批准,成立中共垫江女中特别支部(以下简称“垫江女中特支”),雷寄萍任特支书记,并确定垫江女中特支为重庆与华蓥山游击区的转运站。

1947年10月,雷寄萍调虎南区工作,由邻水大竹工委委员、大竹山后区委书记陈以文兼任中共垫江女中特支书记,垫江女中特支隶属上川东一工委领导。

中共垫江女中特支成立后,团结大批进步师生,发展了张正履、曹宇音、周茂林、李增霞等女党员,不断壮大党组织的力量,开展大量革命活动。不断为游击区转送同志和运送物资。在特支建立后一年多时间里,先后掩护、转送从重庆等地转来的近10名共产党员到游击区,掩护胡正兴等同志运送收音机和枪支弹药等物资到游击区。

在地下斗争时期,党的经费十分匮乏,按照“党员养党”的要求,女中特支有工资收入的党员,除留下生活费外,个人积蓄全部献给党组织,并从亲戚、朋友处集资,用以购买长、短枪5支,供大竹山后区游击队使用。

遵照党的有关统战和勤读书、勤工作、勤交友的指示,党员利用同学、同乡、同事关系,采取个别串联方式,扩大党的影响。校长龙守则的兄长龙守贤是垫江县参议长,女中特支通过做她的工作,了解垫江上层人物的活动情况。龙守则不仅掩护共产党员徐晓鸣、杨炯明等人在校内的活动,还保护和资助张秋军安全转移到贵阳。傅伯雍在学校两次被捕后,她都不避风险出面签名具保营救。

特支经常组织党员学习《土地法大纲》《学生导报》《解放日报》《挺进报》,搞好党员思想教育,保持党的生机活力。

1948年10月,大竹张家场党组织派游击队员游中相去重庆购买武器,途经垫江时,在垫江城北门书院附近庄家湾不幸被捕。军统特务从游中相身上搜出往来信函、工作计划大纲和日记本,在日记本中记有傅伯雍、陈鼎华(垫江中学教师)、盛国玉(桂阳小学代课教师)等人的名字及住址,致使傅、陈、盛三人被捕,后被押送至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

1948年11月,垫江女中特支书记陈以文在垫江周嘉场被捕,被送往重庆渣滓洞监狱关押。中共垫江女中特别支部遭到破坏,特支党员星散转移,活动停止。

在狱中,陈以文、傅伯雍经受住了种种酷刑,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地与国民党特务展开斗智斗勇的斗争。他们先后参与了龙光章追悼会、狱中春节晚会、绝食斗争、饮水斗争和慰问江姐的活动,显现出鲜明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陈以文一进监狱,就向难友们讲述解放战争的形势,并用竹签子笔写在草纸上向各牢房传播。他帮助难友们学文化、学理论,成为男牢房中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傅伯雍是狱中“铁窗诗社”成员之一,辽沈、淮海、渡江战役胜利后,傅伯雍赋诗《入狱偶成》:“权把牢房当我家,长袍卸去穿囚褂。铁窗共话兴亡事,捷报频传放心花。”在难友中广为传播。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机关对关押在重庆歌乐山集中营的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进行了疯狂的屠杀,并纵火焚烧了渣滓洞监狱。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陈以文、陈鼎华、游中相英勇牺牲,傅伯雍、盛国玉虎口脱险。

垫江女中历经川东区垫江女子初级中学校、川东区垫江县第二初级中学、四川省垫江县第一初级中学校几次易名后,于1961年与四川省垫江第二初级中学校(原普顺广德中学)合并为四川省垫江第一初级中学校(现名“重庆市垫江第一中学校”),并迁址于垫江县城西郊松林村李家湾。在垫江女中原址,先后改建成垫江县招待所、垫江宾馆。之后,先后成为垫江县公安局、市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