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新重庆·老地名丨綦江——王良故居
日期:2024-12-03
字 号:

王良故居

王良故居位于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三槐坝。故居始建于嘉庆十年(1805年),四合院布局,面积约1200平方米,一楼一底,坐东朝西,背靠凤冠山,面朝老瀛山,是典型的川东穿斗式建筑。

王良(1905年—1932年),字傅良,又名化陔,綦江区人。1917年考入重庆英华中学,1924年秋考入上海持志大学。王良受其叔父王奇岳的教育和影响,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

1926年9月,王良考入黄埔军校,成绩优异。1927年8月,王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黄埔军校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事教导团。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良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之后,王良由见习参谋升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三营九连连长。第二年,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两支队伍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担任首任军长,毛主席担任党代表,王良任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连长。

“黄洋界保卫战”是红军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红军以两个连对国民党军一个师兵力的悬殊、不对称的战斗。战役中,王良和朱良才率领战士利用有利地形,相继打退了敌人的四次冲锋,红军士气高涨。王良及其担任连长的红三十一团一营一连,在黄洋界保卫战中的贡献是巨大的。毛泽东对黄洋界保卫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29年1月,王良升任红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营长。同年2月,改任第一纵队一支队长,奉命率部转战赣南,挺进闽西,先后参加了伏击大柏地、解放汀州、三克龙岩、攻克上杭等战斗,帮助闽西党组织和地方群众武装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1930年6月,王良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0月,第一纵队改编为第十师,王良任第十师师长。11月,蒋介石调集十万兵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十师担任对龙冈西北之敌的攻击任务。王良率兵机智灵活地迂回插入敌军侧后,断其退路,然后再向敌军阵地发起猛攻。此战,王良的红十师同萧克、张赤男所率的红十二师一起,全歼敌十八师直属队和两个旅,俘敌九千余人,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首战胜利。毛泽东、朱德把缴获的张辉瓒的一块怀表送给了王良,王良激动地表示“我要戴着它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接下来的第二次反“围剿”中,王良率师参加富田大会战,取得歼敌一个师的胜利。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王良挥师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先后击溃蒋军上官云相、郝梦龄、毛炳文三个师。

1932年3月,王良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罗瑞卿为政治委员。王良率领红四军向闽西出击,首取拷塘、龙门,收复闽西重镇龙石城,并同兄弟部队一起攻取了漳州城。这次战役,消灭了福建省国民党军张贞第四十九师主力四个团、俘敌一千六百余人,缴获枪炮二千三百余件、飞机两架。王良的军事才能在一次次战斗中得以展现。

1932年6月13日,王良在率领红四军挥师赣南途中,遭敌阻击,他到前线观察敌情,不幸头部中弹。罗瑞卿急忙抱着王良撤退到隐蔽处。王良吃力地从口袋里掏出怀表和钢笔对罗瑞卿说:“这表和钢笔留给你,你替我把它戴到胜利……”话音未落,便永远闭上了双眼。

将星陨落,天地同悲!王良牺牲时,年仅27岁。

1932年6月15日下午,毛泽东在江西会昌县永隆镇亲自主持召开王良将军追悼会,面对数千位根据地军民,毛泽东对王良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称赞“王良是一个好干部”。王良的牺牲,对党和红军是一个重大损失。

聂荣臻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王良同志是个很好的同志,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一贯作战勇敢,待人热情诚恳,对他的牺牲,我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痛惜。”“王良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初期著名的军事指挥员。”“他英勇善战,屡建功绩,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闽南群众中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罗瑞卿将王良将军的遗物上交党中央。记录着烈士光辉一生的怀表和钢笔,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见证。

2017年,当地政府开始对故居进行修缮,2019年故居正式对外开放。王良故居为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