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奉节县位于我市东北部,长江三峡西口,三峡库区腹心。东邻巫山县,南接湖北省恩施市,西连云阳县,北接巫溪县,面积4098平方千米,人口74.48万。
奉节“控带二川,限隔五溪,据荆楚之上游,为巴蜀之喉吭”,被称为“西南四道之咽喉,吴楚万里之襟带”,为兵家必争之地。奉节县历史悠久,巴楚文化在此交汇,三峡地域特色和风俗民情浓郁,自然山水与灿烂人文在这里完美融合。雄伟的夔门、世界级喀斯特地质奇观、白帝城、夔州古城、诸葛亮排八阵图、刘备永安托孤,使这里形成了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特质,多种文化并存的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
地名由来
奉节,其得名有多说。其一,《郡县释名》:“奉节,唐名,以其奉山南东道总管节制也。”其二,《三峡诗粹·巴蜀胜境古夔州》:“夔州,今名奉节……贞观二十三年,取‘奉皇节度’。”其三,《今县释名》则讲“唐改今名,蜀先主终,诸葛亮受遗诏于此……县名盖旌武侯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故云奉节也”。然唐高宗永徽以后才有节度使,故第一、二说难以成立,取信第三说。
奉节古称“鱼复”。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始称奉节,地名沿用至今1300多年不变。
地名趣谈
林语堂曾写道:“三峡确是富有雄壮惊人之美,在中国境内无一处可与之比拟,在世界之上,也属罕见。”三峡的起点就在奉节夔门。山川雄奇,江水灵动,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奔腾呼啸,惊心动魄,“夔门天下雄”的美誉实至名归。
奉节原为夔州府所在地,位于三峡腹地,为军事交通要道,入蜀必经之路,多少英雄人物在此交集,留下千古佳话。文人墨客,平仄韵律,书写着属于这里的历史与传奇,使奉节无愧“中华诗城”的赞誉。
公元821年,刘禹锡来到奉节任夔州刺史。他根据奉节民歌加工形成的《竹枝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一首大家最耳熟能详:“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公元1059年,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曾到奉节游历,“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对奉节景色最准确的描述。
三峡蓄水之后,高峡平湖,新奉节拔地而起,绿意葱茏,闲情雅趣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盬子鸡的鲜美、阴沉木的凝重、汀来泡菜的独特都是这座城市的符号,诗与远方源远流长。
白帝城
奉节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地势险峻,红墙灰瓦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丛中,在白帝城的高处可观赏夔门的雄壮气势。绕至庙后,可见蜿蜒的草堂河从白帝山下汇入长江。白帝城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水,只有北面依山,是三峡的西口,入川的必经之途。
白帝城为什么叫白帝城呢?这和汉代一个名叫公孙述的人有关。公元25年公孙述割据蜀巴二郡,自称“白帝”,并迁鱼复县城于瞿塘峡口,称白帝城,派手下大将任满、田戎等带重兵到白帝城大兴土木,开垦荒地。公孙述在此称帝的十二年,轻徭赋税,全川比较安宁,夔州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当地老百姓为纪念公孙述,特在白帝城山上兴建白帝庙,塑造公孙述像供祀。明正德七年四川巡抚以公孙述非正统系僭越为由,毁公孙像改为供奉江神、土神和佛像的“三公祠”。明嘉靖年间,又改为供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像,名“正义祠”,终于造成“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庙祭刘先帝”的事实。
发生在白帝城的另外一个著名的事件便是刘备托孤。公元221年7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双方相持八个月,最终刘备在夷陵一带败于东吴。刘备退守永安(奉节),内忧外患,一病不起,于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三国志》中记载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带着无限的遗憾离世,诸葛亮协助幼主,尽心辅佐,谱写“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气节。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感念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奉节县,奉节一名沿用至今。
白帝城最不缺的就是故事。历史上许多名人和白帝城都有过交集。公元767年,这一年杜甫已经56岁,距离他生命的终点还有三年的时间。在这一年的秋天,杜甫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和所有哀叹秋天的诗人一样,他把眼前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融入一首登高诗作之中,这就是被后人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帝城在宋元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考古发现表明,南宋白帝城不仅是一个军事城堡,其本身就是一个依托特殊山水地理环境的军事攻防系统。在遗址现场挖掘出了一批保存完好的火铁雷,印证了文献对宋蒙战争使用火药武器的记载。白帝城为南宋“四舆”、川东“八柱”之一,与重庆城、合川钓鱼城、渝北多功城、南川龙崖城、泸州神臂城等,共同构建了南宋政权西线山城防御体系。
今天的白帝城因为三峡大坝蓄水,已经成了一座江中小岛,一座堤桥连接两岸。白云悠悠,涛声依旧,多少风流人物,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李白三过瞿塘峡
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至巫山县大溪乡,长8千米,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就是夔门。
公元724年秋天,李白第一次到三峡。那时的诗人大约25岁。那时的李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颇有仗剑走天涯的豪迈之气。他把自己的这次行程用一首诗歌写得明明白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从《峨眉山月歌》里,我们知道李白将从四川峨眉山出发,沿江而下到达重庆。
公元725年春天,李白在三峡的急流中诗兴勃发,写下了“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的锦绣佳句。三峡的壮丽风光,给年轻的诗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至于若干年后,诗人还沉浸在对瞿塘峡美好的记忆里,时常咏怀,先后写出了《巴女词》《江上寄巴东故人》《清平调歌》《观元丹丘坐巫江屏风》诗篇等。
李白第二次到瞿塘峡已经是诗人的暮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李白出于消灭叛军,恢复国家统一的良好愿望,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料结果适得其反。受李璘案的牵连,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乾元元年(758年)春天,李白在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告别了妻子儿女,溯江西上,经过三峡赴夜郎贬谪之地。公元759年在瞿塘峡,58岁的李白忧思萦怀,回首少壮时的远游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青云直上。而今“戴罪”在身,沦落天涯,凄风苦雨,怎一个愁字了得!“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在悲伤绝望已达到极致之时,他落笔写下了悲愤而凄凉的《上三峡》:
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诗人昔日下三峡时豪情满怀,前途无量;今日上巫山,垂垂暮年,看不到前途,心灰意冷,愁得鬓发成白丝。
李白惆怅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不知道是不是诗人天生的乐观、豪迈之情感动了上天,李白停留在白帝城时遇到朝廷大赦,李白获得自由。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点燃了诗人绝望心头的新希望。在一个彩霞满天的清晨,李白乘舟东下江陵(今荆州),怀着惊喜交加的心情,踏上了三过瞿塘峡的航程。
水流湍急,舟行若飞,诗人伫立船头,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明白如话,气势奔放,充满无限生机,被誉为中国第一快诗,堪称“古今七绝第一”。江水悠悠,江山如画。今天当客轮从白帝城驶入三峡时,游人还时常不由自主地吟咏起这首百诵不厌的诗句来。
天坑地缝
天坑地缝风景区约340平方千米,北靠三峡风景区的瞿塘峡,南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巫山龙骨坡古人类文化遗址,辖天坑地缝、龙桥河、迷宫河、九盘河、茅草坝五大风景片区。
天坑,一般指小寨天坑,位于奉节县荆竹乡小寨村。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它是几座山峰间凹下去的一个椭圆形大漏斗。天坑是由地下暗河长期冲击碳酸盐岩层,引起岩层塌陷而形成的地质奇观。重庆小寨天坑就是这种地质奇观的代表,是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天坑”,该天坑口部最大直径626米,垂直高度666.2米。
那么,小寨天坑是怎么得名的呢?一种说法是,过去山民为了躲避土匪的骚扰,带着干粮扶老携幼到天坑躲避,山民们切断绝壁间的小路后,天坑就成了躲避祸乱的天然坑寨,小寨由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天坑边缘原有一座石砌的古堡寨,其形制相对其他地方的寨堡要小一些,因而得名。
地缝一般指天井峡地缝,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境内,距离县城91千米,于1994年8月由英国洞穴探险家发现。天井峡地缝呈“V”字形,全长37千米。地缝上段地势开阔,林木繁茂,有小溪流淌;中段逼仄,最宽处达70米左右,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行;中段溪水有一段注入地下暗河,形成干谷;下段是地下峡谷,专家推测地缝暗河流向了小寨天坑。地缝最深处有900米,峡谷两边石壁陡峭如刀削,是典型的“一线天”峡谷景观,被科考专家誉为“天下第一缝”。
离小寨天坑不远,还有一处与三峡夔门几乎一模一样的峡谷,当地人称为“旱夔门”。从旱夔门往里,地势险峻幽深,至今仍未全部探明究竟。
201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黄万波前往天坑地缝景区考察。黄万波发现,这些洞穴是史前人类穴居过的山洞,古人可能在洞中居住了上万年。天坑地缝地区10个洞穴中,有8处发现了古生物化石点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
第二年,在同一时期的堆积层中,科考人员又发掘出了大象、长臂猿、熊等20多种古生物化石,还发现了4枚古人齿化石,对进一步论证确定“奉节人”体质形态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该区兴隆洞遗址已被列为与周口店等同等重要的我国重要古人类遗址,是国家重点考古项目。此外科考人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只史前人类制作的造型笨拙原始的哨形埙,这可能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乐器。
北纬30度是地球上最奇幻、神秘的一个地带,至今仍有大量未解的自然之谜,也有无法解释的人类文明现象,百慕大、金字塔、珠穆朗玛峰、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玛雅文明……一个个神秘的名字都和北纬30度有关。奉节天坑地缝也在北纬30度附近,天坑地缝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对天坑地缝等神秘现象的思考一直萦绕在人们心里,给诗城奉节烙上另外一种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