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日的守护,悄无声息却蕴含着治愈的力量。2024年,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共计收到51面锦旗、600余封感谢信。这些鼓励与慰藉,恰似春日暖阳,穿透病房的窗棂,照亮了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间,也让更多人得以看见这一方充满关爱的天地。
以爱为灯,点亮心灵暗夜
陈先生(化名)曾饱受失眠与心理问题的困扰。初入第十一人民医院睡眠心理科时,他满脸都是疲惫与焦虑,对安稳睡眠的渴望,在每一次辗转反侧中愈发浓烈。负责护理他的医务人员深知,心理上的抚慰与专业护理同等重要。
从清晨第一缕光洒进病房,到夜幕深沉伴患者入眠,医务人员事无巨细: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那些被压抑的情绪、琐碎的烦恼,都在温柔的回应中有了宣泄的出口;精准执行每一项治疗医嘱,用专业确保药物与物理治疗无缝衔接,为睡眠修复铺就科学之路;更会在患者睡前,细心拉好窗帘、调整灯光亮度,用恰到好处的环境营造助眠氛围。
感谢信中,患者深情写道:“来国欣护士在我住院期间的温暖关怀,如春风般抚慰着我焦虑的内心,每一次发药每一次巡查都是那么认真负责,专业而又严谨,你的轻声细语让我感受到无尽的关爱,让我看到了敬业与善良的光芒,因为有你,我增加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这份真挚的谢意,是患者康复勋章上闪耀的光芒,更是对全体睡眠心理科医护人员的至高褒奖。
在睡眠心理科,每一位护士都是心灵捕手、睡眠卫士。这封感谢信,承载的不仅是患者的感恩,更是医患携手战胜病魔、重寻生活美好的生动见证。
以心为浆,指引光明之路
患者小刘(化名)今年15岁,因长期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被家人带到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青少年儿童心理二科就诊。经过详细的问诊和评估,科室主任黄兴东发现,小刘的心理问题与学业压力、家庭沟通不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刘,科室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疏导、家庭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干预。
“刚来的时候,小刘总是沉默寡言,甚至不愿意和我们交流。”护士小王回忆道,“但我们知道,他只是需要时间和空间去信任我们。” 在治疗过程中,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关注小刘的病情变化,更注重他的心理感受。每天的查房、每一次的谈话、每一场治疗,都充满了耐心与关怀。
为了让小刘更快地适应住院环境,科室还特别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绘画治疗、音乐放松、团体心理治疗、运动疗法、烘焙活动等,帮助他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压力。渐渐地,小刘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开始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甚至和病房里的小伙伴们成为了朋友。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刘的情绪明显好转,与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他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家人沟通,也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小刘的父母也通过家庭治疗,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方式上的不足,开始尝试用更积极的方式与孩子相处。
在市第十一人民医院,每一面锦旗都是医患情谊的鲜活映照,每一封感谢信皆为希望重燃的有力见证。医护人员用爱与专业,为患者驱散病痛阴霾,搭建起通往康复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