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科技与仁心共振!MECT治疗让她重绽笑颜
日期:2025-05-22
字 号:

一场跨越四个月的生命救援,一次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日前,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破解复杂精神障碍共病难题,让一位被病痛折磨十年的患者重获新生,书写现代医学的温暖注脚。

小张(化名)今年32岁,曾有十年精神障碍诊疗史,经系统治疗后病情稳定便自行停药。2024年,她在妊娠期间查出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虽经治疗顺利分娩,却在产后因多重压力导致精神症状急剧恶化,出现拒食、自残等危险行为。在外院治疗两个多月,病情仍不见好转。2025年1月,小张转入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精神三科。

针对小张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反应不佳的情况,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起初决定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但医生杨海燕在评估时发现,小张持续存在室性早搏二联律,还伴有显著心动过缓,心率仅42次/分,这让MECT治疗方案面临巨大挑战。治疗师廖其凯与团队反复研讨后,为小张量身创新定制了三维防护MECT治疗方案。

心血管预适应方案:

采用精准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组合,建立动态血压调控模型,通过药物干预将治疗过程中心律变异系数控制在安全阈值内。

代谢—基因协同管理:

运用药物基因检测靶向治疗技术,发现患者特定药物代谢基因异常,据此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降低传统药物的神经毒性反应。

改良MECT技术:

针对心脏高风险特征,优化麻醉药物配伍方案,配合术中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保障治疗过程中及时发现心脏不良事件。

实时生命护航:

治疗全程配备多学科医师驻场保障,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建立分钟级应急响应机制,并加强饮食管理。

在历时四周的核心治疗期后,小张的变化肉眼可见:从开始只是愿意配合进食,到能与家人短暂交流;从半天的交流时长,逐步延长到两天,最终恢复正常交流,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经过4个月的精心治疗,小张顺利出院。后续随访显示,她的精神症状完全缓解,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重新回归家庭生活。

这一特殊病例,为复杂共病的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提供了宝贵经验:建立MECT治疗室与病区的紧密联系和多学科实时会诊机制,同步管理躯体与精神症状;精准医学突破传统瓶颈,物理治疗技术改良降低风险。

如今,悬挂在MECT治疗室的锦旗上,“医德高尚暖人心 医术精湛传四方”的烫金大字熠熠生辉,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重生印记,更是现代医学以科技赋能诊疗的最佳诠释。当理性诊疗与个性化守护同频共振,生命的奇迹终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