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足区龙石镇的文具店里,12岁的小雨(化名)使用“渝童心愿券”换到了心仪已久的画笔,她激动地说,“我一直想要一套彩色画笔,每次路过文具店都会看很久。现在我可以画好多好多漂亮的画,把我的家、学校都画下来!”。这张帮小雨实现愿望的“渝童心愿券”,是我市正在开展的“善满山城帮扶计划”的创新举措之一。
数字赋能
破解“一老一幼”帮扶困境
2025年,为提升慈善资源使用效益,市慈善联合总会携手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善满山城帮扶计划”。项目依托腾讯数字关爱平台,构建 “政府指导、行业支持、社会参与” 的新型协作模式,通过发放“渝童心愿券”“渝老安康券”“一老一小救灾爱心券”三类电子券,精准改善困境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与困境老人的生活质量。
“善满山城帮扶计划”公益项目的一大亮点,在于通过数字技术,构建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新的协作方式,让受助对象从“被动受捐”变为“主动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打破传统捐赠局限。
通过数字关爱平台,资助方可以将慈善资金转化为公益用途的微信支付消费券/金,精准发放给公益项目的受助人。受助人经身份核验后领取消费券/金,可结合自身需求在当地商家精准采买商品,满足受助人个性化需求,实现“受助者按需选择+爱心商户共建”双向赋能,确保慈善帮扶从捐赠到兑换全程透明可追溯,形成“慈善资金引流-商户服务供给-社会监督反馈”的可持续生态闭环。
在受助者端,由区县慈善会联合区内有关单位、街镇、社区等,筛选受助的困难老人和困境儿童,录入数字关爱平台。受助对象通过三种数字关爱券,可以按需兑换商品和服务。受助的困境儿童使用“渝童心愿券”,可以在文具店、书店或体育用品店等,自主挑选心仪的学习用品、书籍或玩具;“渝老安康券”支持受助老人按需兑换理发、助浴、健康检查等服务,或添置生活必需品;“一老一小救灾爱心券”支持灾害发生时快速启用,保障受困老幼的应急物资供应。
在供给端,试点区县积极动员爱心商户接入数字关爱平台,借助慈善资源推动建立爱心商户联盟,商超、药房、理发店、助浴机构、餐馆、农资等多种类型的商户积极响应、自愿加入联盟,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项目为爱心商户奉献爱心、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新的渠道。
为更好助推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腾讯公益的支持下,项目实施区县还将组织各级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社区(村)、爱心商户、志愿者等开展培训,包括数字关爱平台入驻培训、制券学习、商家招募筛选、受助人名单收集与录入等内容。同时,结合受助对象有关的时间节点,如“六一”儿童节、暑期以及重阳节等,定期开展走访探望,通过社区、爱心商户、社会组织为受助对象提供常态化关爱服务与支持。
效果初显
关爱券织就温暖守护网
自5月下旬启动以来,项目已让140余名儿童受益。近日,九龙坡区慈善会联合九龙街道、铜罐驿镇举办腾讯数字关爱平台捐赠活动,为30名受助儿童发放了“心愿券”,为参与该项目的爱心商户颁发了荣誉证书。大足区慈善会积极推进“善满山城帮扶计划”项目试点工作,为龙石镇65名困境学生发放“心愿券”。綦江区民政局、綦江区慈善会举办“端午+六一”双节嘉年华暨腾讯数字关爱平台帮扶活动,为45名困境儿童发放“心愿券”,为积极参与项目的爱心商户代表授予荣誉牌。活动中,受助儿童在家长和志愿者的陪同下,用300元面值的“心愿券”自由选购,有的奔向书架、有的挑选新衣、有的紧握足球——这些被“看见”的微心愿,正是精准帮扶的生动注脚。
根据规划,未来一年,项目将联动市、区、街镇、社区四级慈善网络和超300家爱心商户,在5个试点区县精准发放2150张救灾爱心券、2500张渝老安康券、2500张渝童心愿券,直接惠及7150名困境老人和儿童。2027年起,该项目将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更多区县推广,打造数字化慈善项目重庆样本,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