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民政动态/市级动态
脚下是乡土,头顶是星光,“新农人”们在巴渝大地正发光
日期:2025-09-24
字 号:

曾经的“直播小白”,成为“直播达人”,带货商品年销售额从20万元跃升至200万元;昔日直播鲜受关注的“创业宝妈”,创下单场88万销售额纪录,带动乡镇布鞋厂年收入从40万元增至数千万元,吸纳百名女工家门口就业……这一切变化,皆源于“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的推广。

项目推进两年多以来,在全市16个区县落地,超8万人次受益,他们共同为家乡带来了经济效益逾千万元——近日,“新农人·正发光”巴渝新农具星光大典活动举行。受益“新农人”们作为主角,站在舞台的正中央,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生动呈现该项目的累累硕果。

“新农人·正发光”巴渝新农具星光大典由市慈善联合总会、市乡村振兴基金会、腾讯西南总部共同主办,市农业农村委、市民政局作为指导单位。

巴渝新农具星光大典活动现场图



受益农民群众达8.2万人次 

“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 

打造出逾千万元增收新矩阵 

据市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围绕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两大战略,以乡村人才数字化培训为切口,立足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推广数字办公应用、数字协作、短视频、电商等数字化工具,提高农户的产品营销能力,培养具备现代经营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新农人”,建设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的“新农村”。

“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实施两年多来,已在全市16个区县推行,开展数字赋能专业培训超千场次,受益群众达到8.2万人次,他们当中有的成为了销售农产品的行家,有的成为当地的知名“网红”。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为农产品销路探索线上营销模式,让家乡的好物走出大山。据统计,项目已打造出逾千万元增收新矩阵。

市慈善联合总会监事长杨洪梅、市乡村振兴基金会理事长王义北作为项目的执行基金会代表出席活动并表示,两年来,政府单位、执行机构、企业方紧密联合,推动“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顺利实施,成效扎实,硕果累累,项目获得央广网“年度社会责任奖”,并在第五届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论坛、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等大会上亮相。

从“培训一人”到“带动一方” 

为乡村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持续路径 

据悉,“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以“定制化培训+一对一陪跑指导”的带教模式,帮助新农人们从零到一掌握电商运营能力。现在,他们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还实现了从“自己能卖”到“教别人卖”的裂变模式,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路径。

如今,越来越多“新农人”和“新农具”一起成长。在酉阳,石正伟已带领团队认证了视频号服务商资质,为300余农户提供在家门口就业岗位,培训3000余人掌握视频号自媒体运营能力;在巫溪,何财明通过短视频传播家乡特色手工布鞋,单条视频播放量超900万,看到的人越来越多,他还开办了布鞋加工鞋厂,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丝瓜增产增收,为宝妈、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在石柱,俞宏盛专注本地农副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为当地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从“一盏灯”成长为照亮一群人的“一束光”;在万州,赵妍熙扎根万州,成了万州玫瑰香橙代言人,账号宣传视频播放量超百万,带动300余农户就业增收……

这些鲜活的案例和真实的数据,是“巴渝新农具计划”公益项目带领新农人们蜕变的故事,传递着新农人建设家乡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