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万家团圆
当街头巷尾飘起月饼的香甜
市救助管理站的灯始终亮着
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救助一线
用爱心与责任
守护每一个渴望回家的身影
这个假期
15岁少年阿杰(化名)的跨城归途
便是这场“不打烊”守护中最温暖的注脚
第一份温暖:从一顿饱饭开始
10月4日下午,派出所民警将一名目光呆滞、神情恍惚的流浪未成年人护送到市救助管理站。他叫阿杰(化名),15岁,四川夹江县人。工作人员耐心与其沟通交流,当得知他已两天未进食,立即送上蛋糕、矿泉水和热气腾腾的饭菜。他低着头,默默吃着,紧绷的身体逐渐放松,疲惫与防备慢慢消融。待阿杰缓解饥饿后,工作人员又细致地安排他前往儿救中心生活区洗漱、休息,以温暖的环境安抚他不安的情绪,并全程密切关注其身心状态。
不寻常的行为,藏着令人心疼的故事
然而,傍晚时分,恢复精力的阿杰突然出现行为异常:时而蜷在墙角自言自语,时而激动地拍打门窗,反复哭喊着:“我不想呆在这里,我想回家……”
工作人员立刻警觉,一边安排专人全程看护、耐心疏导,一边紧急联动属地救助站、派出所、村委会及亲属,全力核实他的身份信息和家庭情况。随着沟通深入,一个令人心疼的故事浮出水面:阿杰母亲早已离世,祖父和父亲都有精神病史,他自己也出现类似症状。因家中无人照料,阿杰长期在外流浪,此前已多次被各地救助站护送回家。
“尽快送他回去,既要保障安全,更要让他和家人过个节。” 市救助管理站当即决定,启动应急程序,假期里协调力量护送阿杰返乡。
一波三折的归途,一场爱的接力
尽管已经查明情况,但在国庆假期协调中转护送仍困难重重。工作人员反复拨打电话,与家属和相关救助管理站沟通协调,最终争取到户籍地救助管理站同意接收。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国庆假期,如何在保障日常救助工作开展的同时调配护送力量?
“我们去!明天早上就出发!”两名正在值班的党员同志率先主动请缨。值班驾驶员也立刻响应:“我愿意加班!多个人多份保障!” 一支临时护送队伍,就这样在“我来”“我愿意”的回应中迅速组建。
“阿杰,明天一早就送你回家,回去跟爸爸一起过中秋节!现在好好休息!”在确定护送行程后,工作人员彻夜守护在阿杰身边,耐心安抚。
晨光中启程,责任照亮回家的路
10月5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儿救中心的屋顶。经过一夜休整,阿杰的情绪平稳了许多,在3名工作人员的陪伴下踏上归途。
“务必安全送到,还要协调好后续安置,别让他再流浪了。” 带着嘱托,载着阿杰的车辆向着“家”的方向驶去。一路上,工作人员悉心照料,默默守护,时刻关注着他的状态。终于,在经过5个小时的奔波后,护送工作组将阿杰安全送到了夹江县救助管理站。当回到熟悉的地方,看到等候在那里的父亲,阿杰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一刻,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义,这场特殊的救助任务圆满完成。
从初遇时的紧急救助,到克服困难的全力协调,再到清晨启程的暖心护送……双节假期里,市救助管理站的灯始终亮着,阿杰的故事只是无数救助案例中的一个。未来,市救助管理站将持续织密织牢救助服务保障网络,切实为临时遇困人员点亮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