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在这一特殊时刻,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创新工作形式,以茶话会的形式为受助人员开展安全知识科普教育,让传统节日与安全知识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受助人员往往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境,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薄弱,容易受到各类安全隐患的威胁。同时,端午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各种安全风险增加。为了提高受助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他们在节日期间及日常生活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结合节日氛围,精心策划了此次茶话会形式的安全知识科普教育活动。希望通过轻松愉快的交流互动,让受助人员更易接受和理解安全知识,切实增强他们的安全素养。
二、活动开展过程
(一)节日氛围营造。活动开始前,工作人员将活动室布置得充满节日气息,张贴了醒目的宣传标语,摆放了艾草、香囊等传统物品,让受助人员一进入场地就感受到浓厚的端午氛围。主持人以轻松幽默的开场白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拉近与受助人员的距离,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安全知识科普。安全知识讲解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围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防诈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结合受助人员的实际生活场景,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类安全隐患的危害和防范方法。例如,在消防安全讲解中,模拟演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在防诈骗知识讲解中,通过播放真实的诈骗案例视频,让受助人员直观地了解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和应对方法。
(三)互动交流环节。设置了互动问答、安全知识情景模拟等环节,鼓励受助人员积极参与。在互动问答环节,主持人提出安全知识相关问题,受助人员踊跃举手回答,答对者可获得工作人员手工缝制的香囊一份,极大地激发了受助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在情景模拟环节,工作人员与受助人员共同表演了多个安全情景短剧,如遇到火灾如何逃生、遭遇诈骗时如何应对等,让受助人员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情感交流与分享。茶话会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平台。在活动过程中,受助人员纷纷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安全相关经历和感受,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并给予关心和指导。通过情感交流,进一步拉近了与受助人员的距离,增强了他们对救助管理站的信任和归属感。
三、活动成果
(一)知识掌握成效显著。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受助人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受助人员能够准确说出常见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情感联结更加紧密。此次茶话会为受助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表达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活动结束后,许多受助人员表示,在救助管理站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感受到了家的氛围,与工作人员和其他受助人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创新救助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定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将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融入其中,全方位提升受助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受助人员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救助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开启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