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田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构建智能化养老产业,加快推进保障与改善民生行动计划的建议》(第0789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工商局、市工商局、市卫生计生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要求,从扶持政策、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大力推进智能养老产品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组织养老服务业示范推广活动、积极引进高新康养企业,举办老年用品展会、新品推介会等活动,大力推动我市智能化养老产品产业发展。
(一)积极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68号)部署和要求,2016与2017年我市连续两年在全市范围内分别遴选了一批“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包括重庆柚瓣家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等在内的一批“互联网+养老服务”项目,促进互联网与养老产业深度融合。
(二)积极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业示范推广活动。重庆中铁任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市云顶酒店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评定的2017年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根据国家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三部门关于组织申报《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的通知要求,为促进优秀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应用,我们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初评申报工作,并于2018年1月底,按程序将重庆迈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头康松”牌经皮神经电刺激仪(健康可穿戴设备)、重庆顺美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顺美吉”电动护理床、重庆市孝老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孝老安康”牌智能健康枕头等多个项目向国家三部门进行了申报。
(三)大力引进智能康养企业。一是已与北京美尔斯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1亿元在两江新区打造西部智能助听器产业园。二是招引北京普康瑞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我市,拟投资2000万元在两江水土成立英泰诺维智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目前已储备反重力减重跑步台、位移机、睡眠呼吸机等康复辅具项目21个,丰富了我市康复辅具产品供给,2019年达产后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5年后预计可实现产值5亿元。三是与新加坡Articares研发团队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上肢康复机器人项目落我市组装生产。四是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按摩康复机器人项目落户我市。
(四)鼓励开发智能化老年用品。2014年,我市下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4〕16号),明确规定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要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中小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要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需要,支持企业积极开发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同时,我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中国老年产业博览会暨康复护理展(简称“老博会”),通过举办展会、高端论坛、老年义诊、健康知识讲座、新品推介会等活动,为国内外养老机构、老年用品、康复器具及老年日用品等企业提供现场展示和经验交流的平台,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智能化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
(五)切实加强智能化养老产品的运用。目前,在我市多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中,智能化养老产品愈来愈多地进行运用。如青杠老年养护中心、重庆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禾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重庆樱桃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机构通过对服务对象发放“一键呼”智能手机、手环,进行紧急救护、实时定位、安全管理和健康管理;大渡口区老吾老社会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向服务对象发放“康伴”随身智能监护设备,实现实时定位和老人摔倒立即救助响应;四联重庆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中铁任之健康城在服务社区摆放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便于老年人及时监测自己的生理指标;优侍高龄社、中铁任之健康城通过智能床垫、可穿戴智能健康监护设备,实时监测老年人的健康指标,强化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同时,百龄帮龙山老年养护中心、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等养老机构已引进智能机器人,用于老年人的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护等。
二、切实推进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切实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在康养产业中的运用。
(一)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逐步建立起医养结合信息系统,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建立以智能养老为核心、信息中心为平台、医疗机构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网络,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便捷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
(二)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以居家服务为基础,以家庭医生签约、基层养老服务中心为抓手,以高龄、失智、失能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为重点,细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标准。同时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重点开展老年人心血病、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慢性病综合干预等工作。充分依托社区,推进分级诊疗,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实时远程医疗会诊,使社区和居家养老的老人慢病有管理、疾病早发现、小病能处理、大病易转诊,保障老年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
(三)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按照《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渝委发〔2018〕13 号)要求,我市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医疗、护理、医技、管理、后勤、保障、科研、教学等领域智能化应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增强就医体验,缓解医患矛盾,提升医院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我市于今年年初启动“智慧养老”建设,并初步明确了智慧养老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社会服务相结合智慧养老平台,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科学决策、精准服务、有效监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平台将整合共享人口、医疗、社保等基础数据。平台将集中发布养老服务项目和老年产品,包括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健康管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务预约等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智能化产品、康复护理辅具、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健康养老移动应用软件(APP)等老年产品。老人可以通过此平台,自主选择个性化养老服务。平台将机构提供服务、老人享受服务的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实现老人养老需求与机构提供服务的时时对接,形成连接老年人、企业和政府的快速信息通道,实现“互联网+养老”。同时,统筹优化养老服务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在平台建设上,我们已按程序向市财政局申请一期项目资金2000万元。
四、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
2017年,我市编制完成了《主城区社会福利设施专业规划》,该规划严格按照人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分别按市、区、街道社区等层级,将主城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及其他社会福利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统一布点,落实用地。该《规划》共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300余处,占地200余公顷。对于老旧城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选址,应参照新建设施面积标准,通过社区闲置资源,采取购买、置换、租赁、转换等方式予以配建。同时,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五年内全市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000个。2018年,社区养老“千百工程”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15件民生实事,确定三年内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1000个,建设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0个。我局制定下发了《重庆市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的方式运营,支持连锁运营、联盟运营和PPP运营等方式,鼓励各区县(自治县)探索创新运营模式。鼓励和支持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养老机构或企业,对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行连锁式运营,推动市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品牌化、规模化。并要求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原则上应具有短期照料、托养介护、上门护理等服务功能;有条件和需求的,应设置立足社区的小型养老机构。
何委员,您在提案中提到关于重点发展健康管理智能穿戴设备、便携式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等智能设备的建议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符合《中国制造2025》中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同时,您提到的着力抓智慧养老核心竞争力,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也符合我市当前实际,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市智能化养老产业发展。
一是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创新产品研发和引进。以数字诊疗装备、体外诊断产品、高值耗材、组织器官修复和替代材料、植介入器械、移动医疗装备为重点,内扶外引增品种。对接山东威高集团、上海辰光医疗等,引进高值耗材、大型医疗装备等品种。与新加坡健保集团等合作引进康复机器人等品种。
二是加强创新驱动,提升原创技术水平。坚持“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人工器官、新型生物医学成像、新型测序技术、医疗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3D生物打印技术、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技术突破及颠覆性创新技术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市内养老产业集聚发展,积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同时支持市内医疗器械企业与中科院重庆院等市内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康复辅具新产品实现产业化。
三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支撑,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引领发展以“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为方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医疗影像分析、综合数据分析、多学科融合等领域的应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云平台等支撑平台,构建全链条、竞争力强的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对接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服务资源,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支持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运用,满足全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
五是加强部门合作。我们将按照《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强部门合作,积极研究制定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发展智能化养老产业,促进互联网+养老服务。
六是落实资金保障。我们将整合财政资金及其他公共资源,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和管理,不断提升养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更加方便、快捷、细致入微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让我市老年人享受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重庆市民政局
2018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