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19-02017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19-08-06
  • 发布日期
  • 2019-08-06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74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74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19-08-06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高晓荣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完善留守儿童跟进机制》(第0747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经与市教委、市司法局、市妇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无法与父母共同正常生活的农村户籍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而出现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现状

(一)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分析

截至20193月,我市208030名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协议书(确认书)签订率99%以上,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203960人,占98.4%;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632人,占1.75%;机构监护的438人,占0.21%;无人监护0人;未登记户口6人;失学辍学0人。

从区域分布看,农村留守儿童重点分布在除主城区外的农村人口较多的地区,主城九区共有农村留守儿童4082人,占1.96%;其余地区共203948人,占98.04%,其中忠县、云阳、万州、酉阳、梁平、开州、秀山7个区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在1万人以上,占全市总数的48.44%

从年龄结构看,0—5周岁、6(含)—13周岁、14(含)—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分别为19500人、154700人和33830人,各占9.38%74.36%16.26%

从生活状况看,农村留守儿童中接受政府救助的有14900人次;身体残疾的有1221人,占0.59%;患病的有158人,占0.07%

(二)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建设

我市现已建成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共同实施的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数据季度更新工作机制,依托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季度更新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基础信息组成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成员、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来源、受委托监护人情况等,并在乡镇级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初步实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及时发现、及时登记、及时评估、及时帮扶,逐步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从事中、事后干预向事前预防转变。

(三)建立数据季度通报和重点对象数据交办制度

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季度变化较大,为使市级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区县及时掌握全市留守儿童最新数据变化,及时调整工作力量和工作重点,确保专项行动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市级建立了数据季度更新通报制度和重点对象数据清单

交办制度。在每次数据季度更新后,向市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通报数据更新变化情况,向区县民政部门交办重点对象数据清单,为各部门精准帮扶、精准关爱提供信息支持。

(四)建立县、乡、村三级儿童工作队伍

现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乡镇设立“儿童督导员”、村(居)委会设立“儿童主任”,并依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名登记。2018年对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进行全员培训,持证上岗,切实将发现报告、需求评估、救助帮扶、转介服务等工作开展起来,现我市实现乡镇儿童督导员(1106名)、村(居)儿童主任(11177名)全覆盖。

(五)校内外同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校内方面,我市各中小学校、幼儿园都建立了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制度,确保所有留守儿童都有结对帮扶教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给予必要的关心支持。

校外方面,团市委开办“共青团周末课堂”、贫困中小学生“一对一”长期结对帮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安全自护教育、文艺体育、学业资助、生活帮扶、成长关爱等活动;市妇联重点打造“爱心童享筑梦行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品牌,重点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亲情结对服务和公益项目帮扶三个子项目,从家长—社会—物质帮扶三个维度全方位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

(六)不断强化监护人监护意识

一是2017年重庆市民政局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责任清单(范本)》《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负面清单(范本)》《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承诺书(范本)》《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协议书(范本)》(以下简称两单两书),《农村留守儿童委托监护协议书(范本)》中明确要求留守儿童家长每年至少回家探望被监护人一次,每周通过书信、电话或视频等方式,与被监护人联络,了解其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二是家校联系制度。各中小学校均要求留守儿童家长利用电话、家访、家长会、网络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家长、受委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思想动态及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提升其责任意识和教育管理能力。

(七)调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调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已经纳入2019年度市级重点任务考核,进一步让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与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有效衔接,及时将农村留守儿童中的重点对象纳入困境儿童分类保障范围,实施精准帮扶,消除无人监护现象,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八)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一是截至2018年,我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55元,免费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了以“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为核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的健康责任管理,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截至2018年底,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888个,常住人口签约1030.54万人。二是我市现已开通“12388”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维权热线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普及亲情电话室和视频聊天室基本普及,半数以上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安全和法治教育课作为学校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每月不少于4课时;开展贫困青少年关爱活动,为18个深度贫困乡(镇)贫困中小学生发放《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口袋书;开州区、巫山县启动了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国家级项目,探索对留守儿童开展包括心理健康在内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主题活动。

二、下一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点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指导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专业力量,引导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组织协助乡镇(街道)开展调查评估、随访帮扶、监护指导等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动态管理,组织业务培训,提升关爱保护和救助保障能力。协调推进重点对象关爱保护工作,重点落实监护责任,合理简化农村留守儿童上户程序,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行为。

(二)加强儿童工作队伍建设

我市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绝大多数为兼职,存在队伍不稳定、专业性不强,报告意识薄弱等问题,不能适应新时代儿童工作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不断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力争将基层儿童队伍建设纳入社区治理共治平台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发现报告、调查回访、宣传教育、监护监督等由社区网格员具体承担,从根本上解决有人办事的老大难问题。

(三)加强宣传,增强监护人及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意识

加强媒体平台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的宣传,广而告之发现报告义务,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重点突出春节、暑假、寒假等重点时段宣传,提升家长与受委托监护人的监护意识和监护能力,不断强化父母对子女的主体责任,让全社会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扮演着的不可替代的角色。通过网络等新媒体手段,不断拉近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距离,完善留守儿童家庭支持体系,从根本上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发生越轨行为的几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的问题,更是家庭的问题,社会的关爱始终代替不了亲情的呵护,所以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我们会始终抓住家庭监护这个“牛鼻子”,不断奋进。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重庆市民政局

                          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