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建设的提案)》(第0303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您的提案很有针对性,建议问题分析准确、意见建议系统,对于加快我市养老护理员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经商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要求,从扶持政策、资金投入、设施建设、规范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适应和满足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我市加快建设全市养老服务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爱岗敬业、质量优良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分布在机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场所的养老护理员大约8000名,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证的约有2500人,约占现有养老护理员总数三分之一。
一、关于出台养老服务激励政策的建议
借我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东风,2018年我市出台了《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做好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通过出台涉及养老政策的地方法律法规、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的政策文件,已基本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重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建设政策体系。201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122号),提出利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专业人才;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26号),提出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养老护理等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符合条件的学生按照规定提供奖(助)学金和资助资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减免学费。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等开展培训项目,对参加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且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职称晋升按照社会工作人员职称序列参加申报、评审。第三方专业机构可以按照自愿、公平、公正开展养老护理员等级评定。对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按照规定给予入职补贴。对长期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的人员,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二是加强养老护理技能培训资金支持。按照发布的《重庆市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将照料老年人列为非常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成本核定为650元,并按培训成本的120%确定培训补贴标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培训补贴管理的通知》中,对愿意从事照料老年人等职业(工种)的重庆籍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补贴范围,支持参加相应的就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目前,全市50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培训课程,2017年以来,已有4307名劳动者享受了该项培训补贴。
三是加快专业建设推行学历教育。引导和支持大、中专院校围绕社会对养老服务领域专门人才的需求,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进一步明确设置标准、培养目标和内容,加快开发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18年我们积极支持重庆市城市职业管理学院、重庆市青年职业学院开设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吸引青年人才报考,就读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中职学校学生免收学费,由财政资金按照生均2000元给学校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安排补助生活费、免住宿费,此外,按照学生人数对中职学校安排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公办中职学校1500元/生/年,民办中职500元/生/年,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可以全部贷款,由财政给予贴息,还给予生活费资助,各学校还实施减免学费、奖学金、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财政对公办高职学校实施生均拨款政策,不低于1.2万元/年,对民办高职学校给予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1300元~1700元。
刘委员,诚如您所说,我市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上还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这个行业。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在养老机构中从事养老护理等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高等院校全日制老年服务与管理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入职补贴,以及养老护理员职业年金制度等激励措施,按规定落实全日制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免住宿等资助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补贴,不断建立健全养老护理人员队伍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素质,适应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要求,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关于广泛开展护理培训的建议
重庆市民政局历来高度重视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培训,将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教育作为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保障,与市人社局、市教委通力合作,从职业技能培训、技工院校培养、职业院校教育等多维度、多渠道开展养老护理培训。
一是加大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市、区、机构三级不同内容、不同层级的养老护理培训,切实提高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能力素质。2018年,市级层面举办了五期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市农村敬老院院长培训、全市城镇福利机构负责人培训、全市养老机构标准化和风险防控培训等,共培训了1228人,进一步强化了全市养老护理队伍服务能力;各区县按照自身需求组织养老服务相关培训,培训辖区内养老服务相关人员4380人;要求各养老机构对新入职的养老护理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期为一周,通过各种养老服务培训,使全市为老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此外,我们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与新加坡、丹麦签订了养老培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重庆市养老服务业培养中高端人才,委托重医附一院举办了2018中国·重庆医养结合研讨会暨安宁疗护实训班,委托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举办了中德养老护理培训引智项目研讨班,开阔了重庆养老人的国际视野。
二是加强全市技工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前,全市技工院校开设护理(养老)专业点12个、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点2个、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点4个、保健按摩专业点2个、康复保健专业点1个,在校生4000余人,年毕业生1300余人,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老年康复保健和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胜任各级养老机构护理员、心理咨询员、康复保健师、护理管理者等专门技能人才。2018年,评审新增9个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3个办学层次晋级专业点,招收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新生1285人。
三是支持职业院校加大康养产业人才培养。通过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各高校在“护理学”“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下设置了老年护理方向,开设与之配套的相关选修课程,主要课程设置包括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目前,高职院校开设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在校生1万人;中职学校开设护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4个相关专业38个专业点,在校生2.8万人,其中2019年新增康复技术、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保健、社区康养等4个专业7个专业点。
刘委员,重庆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是近年才起步,在培训数量、培训内容、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离重庆养老服务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离老年人多层次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加之,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认定的取消,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参加培训的动力不足。下一步,我们将与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沟通合作,探索建立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技术型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的养老护理人才教育体系,加快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平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打造一批兼具学生培养、教师实践、生产和培训服务、校企双主体深度合作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双基地,充分利用专业学校师资、技术研发优势,面向社会养老机构培养专业的养老护理人才。继续推进养老护理人才三级培训工作,尽快建立适合重庆养老发展的养老护理员职业水平评价体系,开展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养老护理教育,完善养老护理员从入职开始,到整个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养老护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三、关于提升职业认可度的建议
养老护理这个职业由于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认可度低,造成了招录困难,入职后也难以稳定,我们也正在努力,希望通过各级各类媒体,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加大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认同和支持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良好氛围,鼓励劳动者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一是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民政部每两年举行一次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我市每届都认真组织,选拔优秀选手,积极组队参赛,2017年在全国第四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获得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2019年,我们将举办重庆市首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将有机会赴养老发达地区交流学习,组队到社区、机构进行宣讲、技术指导,通过竞赛带动日常轮训,激发全市养老护理员学习技术技能的热情,增强养老服务一线从业人员的自豪感,提高公众的认同度。同时,我们将继续组队参加全国第五届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力争获得优异成绩,展现重庆养老人的风采。此外,已经举行了三届的重庆市健康养老暨生物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其中也设立了养老护理项目,参照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该领域专业学生或从业人员应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要求等内容进行竞赛评比。
二是做好养老护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7年9月,人社部印发《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68号),养老护理员未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实行清单式管理,目录之外一律不得许可和认定职业资格”的要求,为满足养老护理行业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市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发了照料老年人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依托市卫生健康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各区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开展专项职业能力鉴定,对合格者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2018年,全市2029人通过鉴定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按规定对“五类人员”给予鉴定费补贴(140元/人)。
三是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近年来,我们坚持开展“敬老月”“最美基层民政人”“最美基层服务窗口”等活动,利用各种媒介、形式广泛宣传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人员的先进事迹,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业的态度和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认同感、信任感进一步增强。2018年我们开展了寻找“最美护理员”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形式,按照层层推选、逐级推荐的原则寻找,组织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华龙网、重庆电视台等媒体集中宣传报道,重庆日报开设专栏专题进行宣传,2018年“最美护理员”将在第十四届老博会现场进行颁奖,吸引更多的人、更广泛的群体关心关注养老从业人员,增强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认同度。
刘委员,营造全社会敬老孝老爱老助老、关心关注养老护理的氛围,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可度,这将是一项持久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探索养老护理职业发展体系,完善分别涵盖和衔接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内容的养老护理员鉴定评价工作,做到岗位边界清晰、岗位能力明确,明确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的职业发展路径,探索技能考核、业绩评审、考评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推动养老护理技能人才的脱颖而出;构建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提升的市场化机制,依照服务内容,对工作进行量化,逐步建立与标准工时对应的市场化收费机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稳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加大养老行业工作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养老机构形象,提高养老服务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转变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业的偏见,增强养老护理员维护荣誉、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加强老龄化市情教育,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美德教育,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让全社会摒弃职业贵贱之分的观念,增强社会公众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认同感。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养老护理员规范上岗及养老护理员先进典型事迹,积极开展“最美护理员”评比表彰活动,让全社会了解养老护理工作既是一项集养老知识与护理技能于一体的技术工作,更是一份集传承孝道与弘扬美德于一身的高尚职业,增强养老护理员的归属感,形成全社会尊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支持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
重庆市民政局
2019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