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扶贫工作、建立儿童助养制度的建议》(第0143号)收悉。经与市扶贫办、市妇联、重庆市税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逐步完善儿童助养制度
您提出的健全助养的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等建议很好,符合我市乃至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儿童福利制度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家庭寄养管理办法》《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儿童发展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等法规政策,建立起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儿童关爱保护的工作体系,儿童助养制度也逐步得到完善,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和监护等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分类助养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主要收留抚养由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的未满18周岁的孤儿和弃婴(童),其接收的善款或物资直接用于机构集中供养儿童的养育、教育、治疗和康复,或者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和慰藉。儿童福利机构在做好机构内孤残儿童服务的同时,为散居孤儿、社会残疾儿童提供替代照料、养育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根据困境儿童自身、家庭情况实施分类助养。
二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民政部门孵化培育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其围绕困境儿童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照料、康复等需求,捐赠资金物资、实施慈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鼓励爱心家庭依据相关规定,为有需要的困境儿童提供家庭寄养、委托代养、爱心助养等服务,帮助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定期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和困境儿童保障政策宣传活动,强化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协同市扶贫办向爱心人士定期发送助养儿童工作简报、开设脱贫攻坚专栏专刊及结合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微访谈,让助养人知悉受助儿童最新的发展和变化,吸引各方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全民参与脱贫攻坚助养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部门和单位力量,创新助养儿童特殊关爱帮扶体系
一是市扶贫办运用市扶贫开发信息网等载体,定期发布困境儿童最新需求,为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困境儿童帮扶、适时调配工作力量提供信息支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用好用活这个平台,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成为精准帮扶困境儿童的“生力军”。鼓励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引导社会扶贫重心下移,自愿帮扶到户到人。会同市扶贫办创新完善农村助养儿童特殊关爱帮扶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多方联动体制机制。
二是重庆市税务局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在不具有制定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职权情形下,若国家对儿童助养制度予以立法,将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建议将个人按规定捐助的助养资金纳入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助推儿童助养事业发展。
三是市妇联常态化开展“1+1”结对帮扶和困境儿童心理服务,推动实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持续开展“护蕾计划”“春蕾圆梦行动”公益项目和维权服务,对困境儿童提供生活、就学、就医、维权等方面提供扶助。为了重点解决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推动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推动市政府出台《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实施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5年举办家庭教育流动学校讲座10万余场次,促进家庭教育先进理念广泛普及,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三、社会组织开展困境儿童助养成效明显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市30家扶贫公益组织,共投入资金2.3188亿元,对97.27万贫困群众及困境儿童实施了帮扶。慈善总会为主城18个街道社区各捐款30万元,用于困境儿童救助和留守儿童关爱、心理辅导活动。重庆市儿童救助基金会会同陆军特殊医学中心、市人民医院、长城医院合作开展63名先心病患儿、66名手足伤残患儿、2名生殖细胞瘤患儿、3名特殊救助患儿共计134名,项目总支出1034.5万元。重庆市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会开展了83名白血病儿童救助项目、67名“小天使”基金专项救助、105名先心病儿童救助项目、10人次“天使阳光”基金专项救助、7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救助项目、45名大病儿童救助项目,共计救助317人,发放救助款719.2万元。重庆市儿童救助基金会开展困境儿童医疗康复、心理慰藉、防校园欺凌和性侵害课堂教育等公益创投项目活动,2018年募集资金1240.74万元,精准帮扶3.6万余名儿童,荣获“善的力量”十大影响力项目和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公益项目奖。
重庆市民政局
2019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