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0-02599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0-12-01
  • 发布日期
  • 2020-12-01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0551号提案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0〕129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0551号提案的答复函
日期:2020-12-01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李攀富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三社联动”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的提案》(第0551号)收悉。经与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团市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民政局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三社联动”实践,有效发挥“三社联动”在密切党和群众关系、夯实党执政基础、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建立。是将“三社联动”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社会工作进社区,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工联动”;《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8〕26号)明确“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引入民间资本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二是出台“三社联动”专项政策。2015年1月,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渝民发〔2015〕9号),提出“按照政府扶持、社会承接、专业支撑、项目运作的思路,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格局”。2018年,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市委政法委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渝民发〔2018〕36号),明确了我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总体要求、培育发展重点、发挥积极作用、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加强管理服务等要求;联合市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社联动”的指导意见》(渝民发〔2018〕42号),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加快推进“三社联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同时,在市民政局指导下,我市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巴南区等区县先后出台推动“三社联动”的政策文件。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综合政策引领、专项政策配套、区县政策支撑的“三社联动”政策制度框架。

(二)社区平台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我市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站)建设,筑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城乡社区的服务阵地,将回应居民群众服务诉求专业平台直接建在社区,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服务群众的功能。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社会工作室(站)4387个,部分区县如渝中区、巴南区已实现全覆盖。二是有序推进社区社工岗位开发。一方面通过减负增效,让渡服务空间。将城乡社区减负增效作为我市专项改革督察项目纳入市级重点改革项目督察计划,全面清理社区事务,编制村、社区承担公共事务目录,建立公共服务事务准入制度,使社区负担平均减少40%以上,为村(居)委会更好发挥自治功能、参与社会治理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按照“保障基层、稳定一线”的原则,重点开发城乡社区社会工作岗位,以村(社区)换届为契机,通过社区减负、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和岗位调整,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专职社区干部向社工岗位转化。如渝中区明确在每个社区设置专职社工岗位2个,通过岗位调整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配置专职社工开展服务。三是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施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大力培育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全市现有社区社会组织3.2万余个。完善培育机制,鼓励依托街镇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和孵化基地,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全市现有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个,区县级孵化基地58个,为初创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益创投、补贴奖励、活动场地、费用减免等支持。制定出台《关于规范和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意见》,优先扶持发展扎根基层一线、服务方向集中、满足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服务需求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全市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总量达343家。

(三)社会工作专业力量逐步壮大。一是加强专业教育。目前,我市已有10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基本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每年培养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1000余人,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培养了必需的专业人才。二是强化继续教育。以“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建立贯穿一线社工到骨干社工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和市、区县、镇街三位一体的分级培养机制。在培训课程设置上,设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社会工作等培训专题,加大社区工作者掌握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与方法力度,提升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每年培训社区社会工作者近万人次。三是推动职业水平评价。为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人员的专业知识、应试能力和职业水平,我市连续12年举办免费考前公益培训,近五年累计培训6万余人次,共举办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2次,截至2019年底,我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5.9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数总量达1.7万余人,初步建成了一支数量适中、结构适合、素质适宜、布局适当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四)“三社联动”举措不断创新。一是形成“全科+专科”服务模式。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家庭等,开展社区融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常规性、普适性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一般性社工服务需求;对社区社会工作室难以有效解决的疑难问题或精细化服务需求,通过转介到专业社工机构接受服务,如冬青、民悦、仁怀、暖洋洋等民办社工机构分别承担了全市精神卫生、社区矫正、禁毒戒毒、灾害救援等专科服务。二是推进“项目化运作管理”。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运作”的方式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将社会工作服务和面向社区又未列入社区公共事务目录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委托社会组织承接,由社会组织聘用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2012年以来,仅民政系统就实施市级及以上层面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近600余个,覆盖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等众多群体。

(五)“三社联动”效应有效凸显。通过市级财政补助的方式,每年统筹市级财政公共预算和福彩公益金3000万元左右,用于发展社会工作及探索实践“三社联动”。如实施的社会工作服务“411”示范工程、“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等系列服务项目,将优秀的社会工作力量派驻到城乡社区、边远地区、重点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培育扶持当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引领带动当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成长。通过“三社联动”,及时预防、化解了城乡社区大量的社会问题,及时回应、满足了城乡社区居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助推了我市城乡社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三社联动”已逐步成为加强和创新我市社会治理服务特别是社区治理服务的一种新手段和新方式。

二、下一步措施

推进“三社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回应居民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延伸民政工作臂力、创新民政工作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的意见建议,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继续鼓励支持司法、教育、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领域在社区开发相应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保障措施,畅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晋升渠道,提高社会工作者职业地位,进一步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自豪感。

(二)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鼓励各高校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深化政校合作、校地合作,精准对接培训对象需求,在人才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双进步。深化“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重点对城乡社区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扩大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工作人员社会工作知识受训率。鼓励支持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组织、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开展重庆英才·名家名师(社会工作)人才遴选、高级社会工作师评审、举办社会工作发展高峰论坛等,发挥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示范带动效应,确保培养一支能够及时有效回应人民服务需求的专业队伍。

(三)加大社会工作双创基地创建力度。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落实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创新创业基地评选和创建工作。依托基地培育扶持与社区治理和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差异化服务的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体活动类等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关于规范和发展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意见》政策落实,通过项目资助、补贴奖励、提供场所、减免费用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鼓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为社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服务,不断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

(四)大力推进“三社联动”服务管理机制。按照“政府扶持、社会运营、专业发展、项目合作”的思路,将和谐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社会治理整体制度设计,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机制。建立区县、街镇、社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完善“三社联动”发展保障措施,推动社区工作队伍社工化、社会组织社区化、社工力量组织化,提高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促进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再次感谢您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深刻领会您的建议意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推进加快“三社联动”建设,促进我市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此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市政协提案委和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罗晓军

联系电话:89188334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民政局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