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0-02609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0-12-01
  • 发布日期
  • 2020-12-01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030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0〕209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 第030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0-12-01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马荣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倡导养老服务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的建议》(第0307号)收悉。经与市残联、团市委、市妇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原则,持续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在养老领域志愿服务方面,一方面,我市大力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志愿服务组织(团体)可依托该系统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记录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时长能在全国不同省份之间转移接续,是开展志愿服务嘉许表彰和回馈激励的重要参考。以此为依据,我市认真抓好志愿者星级认定、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推选等精神激励和嘉许表彰。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施“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激励回馈机制。2019年,我局选取武隆仙女山作为市级康养示范基地先行试点,依托原石梁子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中心,引进智慧养老服务企业开发了连锁会员信息系统、积分管理系统、商家优惠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会员卡服务系统、微信商城平台、社区微信服务平台等时间银行相关信息系统,为出租自己时间和租赁别人时间的人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武隆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针对散居特困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建卡贫困户家中老人分类落实“专业养老人员+志愿者”服务机制,提供24小时线上线下紧急救援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目前,武隆时间银行已储值73903积分,换取服务7500积分,换购商品8016积分,结余58387积分(服务1小时算20积分,1积分等值1元钱)。同时,我局积极动员企业参与养老志愿服务积分制探索,百龄帮康养产业集团和重庆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积极开展“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实践,提供志愿服务可以换取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可参加积分抽奖活动或提取时间兑换相关产品和服务。此外,我局积极运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深入贯彻《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启动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该平台在第十四届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上上线试运营,把老人、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和政府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打造“一网覆盖,一体服务”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

鉴于志愿服务在壮大养老服务队伍、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中的重要作用,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要求,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将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融合实施,大力推进养老志愿服务制度化、信息化、规范化、常态化。

一是不断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重庆市志愿服务条例》,明确规定“提倡优先为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以及个人提供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工时可以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在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优待”。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并指导各区县抓好贯彻落实,为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市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渝文明委〔20143号),明确提出“加强志愿服务记录、管理,健全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将“建立志愿服务回馈制度,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时长换取社区服务,在就学、就业、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优待的具体办法纳入其中。联合市文明办、团市委印发《重庆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渝民发〔201756号),对记录主体、记录载体、记录原则、记录内容、记录证明出具、记录使用等进行了明确,在第二十二条提出“志愿服务记录是开展志愿者嘉许回馈工作的重要依据。鼓励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嘉许回馈措施,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在升学、入伍、就业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在接受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等方面根据政策给予优待或优惠。”下发《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重要指示精神工作方案》(渝民办〔2019136号),要求“在社区治理、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等民政业务领域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志愿者特别是社区志愿者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围绕社区治理、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医助学、防灾减灾、大型赛会等重点领域和重大活动,持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二是持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和《民政部办公厅关于推广使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民办函〔2017252号)对志愿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加大学雷锋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和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广大志愿者将其身份信息、服务技能、服务时间、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通过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注册,截至目前,我市共发展实名注册志愿者592万余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9%,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志愿者62万余人,成为老年人互帮互助的重要力量。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渝文明办〔20182号),明确符合社会组织登记条件的,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服务;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探索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实施管理。截至目前,全市依法登记志愿服务组织近160家并全部完成身份标识,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团体3.7万余个,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在壮大志愿服务力量的同时,建立分层次侧重培训和分领域专项培训相结合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全市年均培训志愿者约20万人次,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大力拓展志愿服务阵地。遵循“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阵地就建设到哪里,志愿服务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加大志愿服务站点和志愿服务岗亭建设。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方面,按照有工作场所、有专门人员、有稳定队伍、有常规项目、有工作制度的“五有标准”进行建设,目前,全市70%的城市社区建立了志愿服务站点,依托站点扎实做好招募注册、需求采集、项目对接、服务记录等工作,推动了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志愿服务岗亭建设方面,依托治安岗亭、市政岗亭等,在1500个广场、车站、景区、公共文化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岗亭,常态化开展问询服务、文明宣传、应急救助等志愿服务,拓展了志愿服务社会化参与平台,让志愿者能够就近就便参与志愿服务,让需求者能够及时获得志愿服务。此外,与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联合推广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将分散的志愿服务信息资源整合统一到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依托该系统平台开展需求发布、注册招募、时长记录、证明出具等,促进供需有效对接,方便志愿服务的开展。

四是努力深化志愿服务实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引导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团体)紧紧围绕群众需求设计志愿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从传统的“扶危济困”拓展到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同谋划、同部署,通过开展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志愿服务运营管理项目,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互联网+志愿服务”的经验做法,有效提高了志愿服务的社会参与度和活动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市共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4.8万余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长7753余万小时,所有志愿服务项目中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服务项目有8000余个,服务对象包含老年人的志愿服务项目近3万个,满足了大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我市动员、引导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原则开展志愿服务,通过鼓励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积极防控志愿服务风险,通过开展培训、签订协议、引入专业力量等方式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效果。

马荣辉委员,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建设性,对我们做好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民政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充分采纳您的宝贵建议,着力破解我市养老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供需对接不够顺畅、服务提供不够精准、活动组织不够规范等难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打造“一网覆盖,一体服务”的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整合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资源和共享人口、医疗、社保等基础数据,为老人、老人亲属、政府部门、养老机构、服务企业及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对象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和社区志愿者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供应体系,实现虚拟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有机整合,促进养老服务行业科学决策、精准服务、有效监管,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发多种“互联网+”应用,搭建志愿服务绿色通道;延伸养老服务进家庭,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对居家老年人进行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提升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水平。

二是综合运用孵化培育、政策指导、人才培养、项目资助、示范引领、平台搭建等多种方式,壮大一批以开展具体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志愿服务组织,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作用,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服务完善、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加大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广使用力度,促进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和数据信息归集,实现志愿服务数据信息的唯一性、权威性;加大《志愿服务条例》等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表彰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三是逐步向农村总结推广“时间银行”,坚持“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因地制宜、自助管理、互助服务”的原则,依托村级养老互助服务点和原有的农村幸福院、五保家园等农村养老服务平台,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民房等,发展村“两委”牵头、基层老年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配合的为老服务队伍,以“时间银行”制度推进为老志愿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定期探访、居家上门、生活照料等养老关爱服务;市级层面继续深化“时间银行”、“积分兑换”等激励回馈机制探索实践,加强时长监督管理,明确兑换方式和标准,引导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开展服务,创新宣传展示,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参与,提升养老志愿服务成效。

此答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市政协提案委和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人:阮

联系电话:89188202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民政局

                                20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