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非代表:
您在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改善养老医疗服务和加快康养人才培养的建议》(第1066号)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和医养结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务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发展原则,持续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健全完善政策支撑。出台《重庆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重庆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5个政策法规文件,搭建养老服务“四梁八柱”;配套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等15个制度文件,制定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税费减免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奖补等扶持政策,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和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3项任务纳入全市15件民生实事推进。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医养结合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等系列医养结合规范性文件,推进“基本养老+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五位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完善“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居家医养”等服务模式。
(二)强化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支持医中有养,支持医疗机构利用医疗资源优势,采取建立老年病科、护理院、养护中心或举办养老机构等形式,重点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托老养老健康服务。支持养中有医,支持养老机构通过自办或与医院合作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或内设诊所、卫生室、护理站等方式,为“半失能”和自理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支持医养协作,强化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医疗机构与当地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辟双向转介绿色通道,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检、医疗护理、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70家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增加养老服务职能;有85家养老机构举办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或内设诊所、卫生室、护理站;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已开展合作签约1345对,医养结合综合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三)加快推进社区医养融合。一体化或邻近设置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方便社区居家老年人就近享受养老和医疗服务。支持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周边大型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打通养老中心老年人就医和医疗机构老年人托养的双向绿色通道。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家庭延伸,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为90%以上高龄、贫困、独居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已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82个,培育较大规模的社区连锁化养老服务机构9家,社区医养服务能力达到87%。
(四)加强康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制发《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引导包括康养服务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印发《加强老年护理服务工作方案》,加强老年病专科护士培训力度,引导和支持大、中专院校、中职学校开设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不断增加专业老年护理人员培育力度。二是鼓励技工院校开设康养服务业相关专业,目前部分技工院校开设了养老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保健按摩、康复保健等专业,年均培养康养服务业相关专业毕业生1300余人。三是开展康养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发布《重庆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将医疗辅助护理列为非常紧缺职业(工种)予以补助,增强康养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同时在全市50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护理等康养服务业相关培训课程,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四是做好康养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组织开发医疗辅助护理、护理病人、照料老年人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依托市卫生健康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区县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开展专项职业能力鉴定。五是开展康养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大赛,设立健康与社会照护、健康管理、护理、养老护理、药品营销等项目,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进行竞赛评比。2020年“巴渝工匠”杯重庆市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面向全市家政从业人员开展,围绕老年人照护、育婴等三个项目展开角逐,带动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张代表,您在建议中针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康养产业发展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服务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非常好的思路,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建议也正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现就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关于在康养集中区域设立专业医院的分支机构或门诊部的建议。一是继续推动养老产业融合发展。落实《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相关要求,健全“养老+”产业新体系,扩大健康养老基地建设试点范围,扶持发展老年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制造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旅游、家政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推进医养资源整合。认真贯彻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签约合作服务指南(试行)》,完善医养签约服务内容,丰富医养签约服务形式,探索建立医养联合体。推进医养结合区域协同发展,争取国家支持建立成渝城市群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区,鼓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医养资源共建共享,支持大型医疗机构或医养结合机构牵头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或集团。三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持续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继续提升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丰富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服务内容。
(二)关于加强医保与康养机构的协商对接,制定相关医疗报销便民利民措施的建议。一是鼓励养老机构申请医保定点。根据国家医保局《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医疗保障局令第2号)规定,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申请医保定点,我们将推动全市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对照暂行办法要求积极按程序申请取得医保定点资格,使参保对象能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内使用社保卡或电子医保凭证便捷就医。二是鼓励养老机构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对具备相应资质的养老机构,鼓励其申请成为长期护理保险协议机构。试点区县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鼓励竞争、优胜劣汰”原则,与护理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三)关于培养培训专业康养技术管理人才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康养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引导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强化专业建设,增设康养服务业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康养服务业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鼓励用人单位进一步提高康养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增强我市康养服务业人才储备,促进康养服务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快建立全市养老人才招聘交流平台,推动大中专院校与大型养老机构人才培养合作,完善养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和实训基地,建立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等级认定等工作,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保障能力。
此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市人大人代工委和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和康养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谭竞
联系电话:89188324,89188325(传真)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民政局
2021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