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重庆地名推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议》(第0761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地名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市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弘扬传承地名文化是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地名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要规范地名管理,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地名文化,使之与中国历史文化相协调,不能随意改动。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名工作的重要指示,把弘扬传承地名文化作为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第六条规定,“地名的规划、命名、更名应广泛征求当地居民和有关专家的意见,地名设置的密度应适当、合理,尊重历史,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第七条也规定,“地名命名除遵循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城市规划和地名规划要求,反映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用字规范,含义健康,使用方便。”
同时,我们将“地名文化保护”纳入2021年《重庆市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专章形式予以明确,拟在5月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我市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地名是文化,地名承载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是了解重庆历史风貌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凭据,是巴渝儿女“记得住乡愁”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为留住地名文化的“根”与“魂”,留住“乡愁”,照亮回家的路,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作为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举措常抓不懈。
(一)开展地名普查。2014年7月-2019年5月,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普查了全市范围内11大类45.2万余条地名,摸清了地名底数,查清了地名基本情况,掌握了地名基础数据。
(二)建立地名文化保护制度。2017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将“保护地名文化遗产、科学编制地名规划、严格规范新生地名”作为地名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明确要求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切实加强重庆地名文化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和保护工作,提升地名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三)积极开展历史地名保护。一是开展国家地名文化遗产申报评选。我局于2013年组织开展了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垫江”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评为“千年古县”。二是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020年启动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评选工作,第一批115条市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各区县相继建立县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三是开展地名文化宣传,坚持讲好重庆地名故事,以载册留影留声等各种形式挖掘、保护、传承重庆地名文化。2020年摄制15集地名宣传片,以电影手法全景式地展现重庆的地名文化,向中国地名大会推送重庆地名题目634道,拍摄《流逝的乡愁》《你好,江北嘴》《解放碑》等地名文化视频33个,《呼归石》《九道拐》等5部短视频分获全国大奖。四是编制图录典志。2018年编制《重庆市历史地名图集》,图文并茂展现重庆3000多年的政区、地名发展变迁轨迹。2019年编撰国家标准地名志、地名词典(重庆卷)。2020年启动重庆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和地名故事丛书编撰。各区县分别编辑出版《手绘老万州》《寻源黔江》《渝中街巷》《忠州地名》《潼南地名文化集》《漫画秀山地名》等故事丛书。五是探索建设地名文化标志。在渝中区建设七星岗、观音岩两座历史地名文化标志,在江津、永川、云阳、城口等区县建设省界标志物,展现重庆悠久历史文化和特色地域文化,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和优秀人文精神。六是开展消失历史地名研究和保护,我局组织编制《重庆市历史文化地名鉴定标准》《主城区历史文化地名录》,摸排主城中心城区1522个历史地名,具有保护价值消失地名401个。各区县高度重视历史地名的传承和保护,万州区启用“杨浦”老地名,渝中区倾力打造“山城记忆”,集中开发“十八梯”,启用储奇门小巷子、花街子等老地名,云阳县启用“朐䏰”、奉节县启用“夔州”“鱼复”老地名,等等。
同时,市文化旅游委也从三个方面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研究。一是通过考古实证。二是加强地名展示。三是注重地名传承,将地名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名称的重要依据。
(四)科学编制地名规划。我局组织编制《重庆市地名规划编制导则》,印发《主城中心城区地名规划(2021-2035)》,对主城中心城区的现状地名资源进行分析,提出地名命名更名序列化、层次化、科学化要求,明确对主城中心城区的“市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地名、重庆老城地名保护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和市区两级历史地保护名录”等5大类地名予以保护。
(五)规范地名管理。2020年,全市稳妥开展“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清理,摸排不规范地名168条。同时,严格规范新生地名的审核,2020年主城中心城区审核报批地名281条。
三、大力实施地名信息化工程
我局结合公共服务实际需要,研发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区划地名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使用运行测试,完成地名互联网+公共服务转化的相关产品开发(APP、PC端、微网站),完成国家地名信息库15000余条地名数据更新审核。完成45.2万条地名普查成果数据脱密,并推送至市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地名数据的社会价值。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历史地名保护。进一步完善市、区县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对历史地名的更名严格控制,列入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且仍在使用的地名,一般不得更名。确需更名的,要充分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
二是加大地名文化的宣传推广。“十四五”期间完成重庆市标准地名图录典志和地名故事丛书编撰,力争2021年底完成地名宣传片在重庆电视台播出,让社会大众直观了解重庆、回味乡愁。发动、鼓励和支持区县民政局、社会公众编撰地名故事系列丛书,摄制有关地名的小视频、宣传图册,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节会活动进一步宣传地名文化。推动旅游标识系统规范使用地名,彰显重庆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您提出进一步打造重庆地名推动城市文化符号的建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继续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和传承,为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添砖加瓦。
此复函已经我局唐步新局长审签。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熊铸
联系电话:88563062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民政局
2021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