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献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第0771号)收悉。经与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我市大力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创新制度设计,推进整体化发展
一是制定社会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提出了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在党管人才的大格局下,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六支主体人才”之一,被纳入人才整体发展规划;《重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提出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4大体系;《重庆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每个城市社区拥有2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每个农村社区拥有1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大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断拓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分类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探索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联动服务机制,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领志愿者服务机制等5项主要措施,对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提供实践指引。二是将社区社会工作纳入城乡社区协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减负增效、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政策制度范围,为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重庆市政府购买服务暂行办法》要求“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将社工服务作为社会管理服务类项目列入购买范围,为资金保障提供政策依据;同时,各区县积极出台政策制度,推进本辖区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如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皆出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的政策文件,九龙坡区探索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加速社区社会工作和基层社会治理的融合发展。
二、强化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队伍
我市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一是形成立体培养模式,实现存量提升。支持在渝高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大专、本科、硕士“三位一体”的社会工作学科体系,10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在渝高校每年培养毕业生700余人,为我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储备了必要人才。市级、区县、镇街协同努力,形成分级培养机制,广泛实施考前公益培训、一线社工实务培训、社区社工骨干培训、社会工作师高级研修培训和社会工作行政能力提升培训,将社会工作纳入市人力社保局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坚持开展社会工作领域高级研修培训,形成健全完善的培训体系,年均培训社会工作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增量提速。在全国率先创立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自2012年至2016年实行重庆市社会工作员职业水平考试,形成了社会工作员、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4个考试等级,完善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体系。指导区县出台激励政策,通过报销教材费、考务费、给予一次性奖励、按月发放补贴等方式,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加快本辖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步伐。指导渝北区、万州区等区县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资质准入制度,要求社区专职工作者必须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证书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三是强化人才激励保障,促进结构优化。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重庆英才计划”,组织实施“重庆英才·名家名师(社会工作领域)”遴选,每年从社会工作领域中遴选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家名师,对入选者给予3年的支持周期,让其享受人才奖励金、研究支持经费、英才服务卡等配套政策,充分发挥塔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已有7人获评“重庆英才·名家名师(社会工作领域)”,其中1人荣获“重庆市杰出英才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6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97万人,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三、加强岗位开发,推进职业化进程
一是有序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深入贯彻《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实施意见》,通过社区减负、职能转变、结构优化和岗位调整,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专职社区干部向社工岗位转化。如渝中区明确在每个社区设置专职社工岗位2个,通过岗位调整和公开招聘等方式配置2名专职社工。二是全面推进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要求,在城乡社区建立社会工作室,按照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规范,配置硬件设施,有条件的区县在社会工作室配置专职社工,通过聘用本土社工、引进各类社工组织多种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此种做法将回应居民群众服务诉求专业平台直接建在社区,有利于通过源头治理,及时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目前,全市部分区县如渝中区、巴南区、南岸区已实现社区社会工作室全覆盖。三是大力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在区县、镇街、社区三级分别建设综合类和专业类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加强人才培养、能力建设和发展指导,培育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如江北区、两江新区将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到街道,通过“三免一优先”等优惠政策重点培育社区社会组织。
四、完善服务供给,形成本土化特色
一是通过减负增效,让渡服务空间。我市全面清理社区事务,建立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涉证事项清单等四张工作清单,从源头上厘清了街道(乡镇)和村(居)委会权责边界,自治组织总体减负40%以上,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改进服务供给方式。将社会工作服务和面向社区又未列入社区公共事务目录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列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委托社会组织承接,由社会组织聘用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和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市民政局年均投入近3000万元用于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其中大部分项目落地在城乡社区开展。三是通过“全科+专科”服务形式,满足居民群众服务需求。一方面,普及“全科”服务。依托社区社会工作室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开展社区融入、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常规性、普适性专业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的一般性社工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突出“专科”服务。对社区社会工作室难以有效解决的疑难问题或精细化服务需求,通过资源链接,转介到专业社工机构接受服务。如冬青、民悦、仁怀等390余家民办社工机构承担了全市精神卫生、社区矫正、禁毒戒毒、灾害救援等专科服务。通过“全科+专科”服务,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得到逐步满足,“有困难,找社工”已逐渐成为城乡社区居民群众共识。
五、强化保障举措,推进常态化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市民政局印发《关于成立社会工作协调小组的通知》,成立重庆市民政局社会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社会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夯实资金保障。市级财政每年统筹公共预算和福彩公益金安排2000余万元,补助支持区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社会工作服务。在救助资金中安排经费,支持社会救助工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探索面向困难人群开展专业心理慰藉、情感支持、资源链接等服务。出资400余万元设立重庆市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基金会,通过多渠道筹资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驻社区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三是营造浓厚氛围。近年来,与市委组织部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专题培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每年举办“巴渝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利用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宣传社区社会工作的优秀人物、典型案例、先进经验,进一步营造我市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21年3月,市民政局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评选产生10名“最美社会工作者”,并在重庆电视台举行发布仪式,用优秀典型引领示范,推动全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献锋委员,您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和指导性,对我们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工作、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指导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针对认识不够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认识宣传。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工作统筹机制,切实加强对社区社会工作的领导;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拓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路径和方法;继续开展“巴渝社会工作宣传周”活动,宣传社区社会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市级公共预算和福彩公益金支持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上,统筹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区建设、社会事务等领域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和相关业务工作经费,以及福彩公益金中用于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社会公益等支出资金,用于支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和村(社区)社会工作室开展社会工作服务;此外,积极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向社区倾斜,建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壮大人才队伍。持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健全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认真开展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积极推进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队伍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融合发展,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化、专业化水平,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8万人,其中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到3万人。
此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李云波
联系电话:88759510
邮政编码:401121
重庆市民政局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