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2-00719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2-09-15
  • 发布日期
  • 2022-09-15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1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2〕175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101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2-09-15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姚鸿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疏导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建议》(第1013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关工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等部门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多措并举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协调机制作用得到发挥。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尤其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比较薄弱,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占比76.62%,极易产生因亲情和管教缺失引发的放任、孤独、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城市,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亲子陪伴时间较少,缺乏与孩子的深度交流,相当部分未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了事实留守儿童。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作用,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牵头开展“1+6”系列调研,即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综合调研和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六大保护专题调研,重点关注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家庭、学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二)思想教育引导不断加强。团市委制定《重庆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清单》,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市教委组织召开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研讨会,推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贯通、教学融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每年坚持录制春季开学第一课,并组织全市中小学生收看。组织中小学系统开展了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讲战疫故事·战疫精神”“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德育活动,坚持举行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从小学党史、知党恩,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远大志向。

(三)心理健康宣传持续加大。开展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主题宣传日活动,全市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深入社区、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宣教1000余场。31个区县均设立心理援助热线,每年接受心理咨询10000余例。开展家校社共育暨实践校建设活动公益项目,在全市 800 所试点学校、80 个试点社区推进三宽网上家长学校规范化,为100余万注册家长免费推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依托重庆团属新媒体矩阵、青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12355 服务台(站)等线上线下阵地,通过家长课堂等活动为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培训。强化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组建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向家长宣讲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公众号媒介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家长心理健康认知度,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四)心理教育能力逐步提高。按照国家和教育部有关课程设置要求,指导全市各中小学开齐开足心理健康教育、道德与法治、科技、安全教育课程,推动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少先队辅导员、学生骨干培训和青马工程系统培训。出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条措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等文件,指导区县和学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在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目前全市11个试点区县已实现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对全市700余名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试点建立了心理健康专业机构与学校点对点指导机制,提升学校心理疏导健康服务能力。鼓励中小学校建立校医”“校社合作模式促进学校和医疗机构保持长期密切联系,搭建师生心理障碍诊断、转介、治疗的绿色通道

(五)和谐社会环境不断营造。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截至目前试点区县已增至19个,将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纳入重点建设内容,探索形成学校、社区、家庭、媒体、医疗卫生机构等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建立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1个,开发甜甜虎心理乐园网上服务平台,推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团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常年深入各区县大中小学、社区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开展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积极培育青少年养成坚强坚韧的意志品质。加强网络管控,健全舆情引导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评论区管理审核,对涉及青少年安全等方面的噪音”“杂音,团结引领正能量网络大 V”,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一)进一步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继续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积极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1+6”系列调研成果转化,强化部门联动,统筹保护力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高法院、市检察院、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等部门,探索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项行动,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和关心关爱,落实心理干预措施等,助推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良好家庭教育。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影响,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改变娇宠溺爱、过度保护的教育观念,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有意识加强孩子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心理健康内容纳入全市家庭教育指导读本,纳入家庭教育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授课内容,提升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关注孩子心理动向,加强心理建设辅导,消除心理问题的误解,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能力。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强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持续传播正能量,端正学生的认知。协同推进心育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科技教育、诚信教育纳入常规化教学任务。编写市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3-12年级)、《重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本(中学生版、小学生版、教师版、家长版)》。指导各中小学落实《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加强学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加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监测,持续开展五色(红黄蓝绿灰)预警、三级干预机制试点探索,推动校医”“校社合作模式,完善学生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转介等一体化工作机制。开展中高考减压、寒暑假自护教育等活动,做好重要时间节点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四)进一步优化和谐社会环境。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注重源头参与,推动建立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危机预警响应机制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控体系,增强防范和处理极端心理事件的能力。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聚合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发挥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联盟、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甜甜虎心理乐园作用,试点建设甜甜屋,系统推进·希望工程,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网络管控,健全舆情引导和信息发布机制,依托华龙网,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工作。组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配合公安、综治、文化、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参与净网护苗等专项整治行动,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此答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民政局

2022331

人:许晓春

联系电话:8918803713667656552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民安大道489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