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昌君代表:
非常感谢对殡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中推进移风易俗革除殡葬陋习的建议》(第0410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殡葬改革是基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做出的重大习俗改革。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殡葬法规政策及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不断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深化农村殡葬改革,规范农村居民丧葬行为,各区县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宣传引导等方式,在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倡导文明治丧新风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您指出的违规散埋乱葬、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殡葬陋习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为遏制殡葬乱象,树立殡葬新风,我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和宣传引导。我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题,把殡葬改革作为移风易俗、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工作、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等多个政策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明乡风建设、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进行部署,力争通过努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丧事简办氛围更加浓厚。市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推进移风易俗革除殡葬陋习工作,在2019年印发《重庆市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任务清单》,将创新农村婚丧宴席举办方式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持续开展“区县长乡长说唱乡村文明”活动,宣传文明现代、简约环保的殡葬文化,弘扬尊重生命、孝老敬亲的家庭美德,将推进移风易俗革除殡葬陋习工作纳入全市乡村建设五年行动(2021—2025年)的重要内容,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之风,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各区县建立了日常宣传与节假日集中宣传相结合长效机制,在清明节、重阳节、春节等群众祭扫高峰期,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祭扫、节地生态葬和殡葬政策法规。为有效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新风尚,不断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设施环境,提高殡葬服务水平,完善为民服务平台。发挥96000重庆市殡葬服务热线和殡葬服务机构宣传阵地作用,加强殡葬改革法规政策、优秀案例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推荐火葬、改革土葬、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为工作目标,以打造文明殡葬、移风易俗为导向,深化殡葬改革,强化殡葬管理,推进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农村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规划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并通过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首次把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为加快农村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规划建设,市民政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并经市政府审核出台《重庆市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方案》《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庆市主城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统筹我市殡葬事业和设施的规划发展。2021年末统计显示,我市有全市共有38个殡仪馆、83个殡仪服务站,17个城市公益性公墓、63个经营性公墓、19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经市政府同意,2021年12月,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对全市殡葬设施的规划数量、分区布点、规模等进行分区规划。万州、彭水、武隆等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安葬设施建设,为满足群众安葬需求、治理散埋乱葬创造条件。2021年8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出台《重庆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南》,提出在村庄规划中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在镇(乡)村庄统筹考虑设置殡葬设施、农村公益性公墓,应符合民政部门要求,尽量集中布局,节约土地,禁止占用耕地。林业部门利用森林督查和重庆林业资源遥感监测平台及时发现、严肃查处和纠正违法占用林地建设殡葬设施、违法占用林地建坟立碑等行为。
三是积极推进殡葬立法。现行《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8年5月29日市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生效,目前已施行了24年。按照市政府2019年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为从法规制度层面贯彻落实国家殡葬改革精神,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18〕5号)和民政部等9个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21号),市民政局正在开展《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工作。
四是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近年来,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在殡葬领域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对规范殡葬行业秩序起到一定作用。2018年,市民政局会同11个部门成立市级部门联席会议,转发《全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全市共清理清查经民政部门审批许可设立的殡葬服务机构336家,指导督促殡葬管理部门对2家经营性公墓的护墓费管理不规范、3家殡仪馆(殡仪服务站)服务不到位、超标准收费问题进行了约谈;清退经营性公墓、城市公益性公墓等服务机构向不符合规定对象预售的墓穴、格位4543个,对农村公益性公墓违规向辖区以外居民销售的9427个墓穴、格位进行清退或处罚;联合国土部门对经营性公墓中未批先建的1478.9亩土地项目用地情况进行实地核查;联合街道乡镇对28家未获许可建立的乡镇治丧场所进行整改。2019年,市民政局联合10部门印发《重庆市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开展专项摸排行动,基本掌握全市滥占耕地林地、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情况,对摸排出来的违法违规私建3749座硬化大墓和5030座活人墓,实行专项整治。2020年,市民政局联合9部门印发《重庆市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摸排暨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对各类违建墓地情况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面检查复核整治公墓建设运营中违法违规行为,截至2021年9月,检查复核全市摸排出的违规建设、问题突出的硬化大墓、活人墓整,共整治4124座违法违规私建硬化大墓,拆除9905座违建活人墓。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市民政局联合8部门印发《重庆市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共整治未批擅建安葬设施13处,整治未批擅建经营性公墓2个,整治违法违规经营公益性安葬设施11处,整改违法违规公益性安葬设施墓位90个,完善审批手续公益性安葬设施7处。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推进农村殡葬改革事关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下一步,为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市民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积极推进殡葬立法工作。2022年2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市里建立了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分管民政的副市长为召集人,20个市级部门有关负责人组成,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为切实解决当前我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推进全市殡葬事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会同12个部门单位印发了《关于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的通知》。加快殡葬法制建设,推动出台新修订后的《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加快出台深化殡葬改革的政策文件,完善安葬行为管理规范,明确属地管理和部门管理职责。
二是加快补齐公益性安葬设施短板。积极推进殡葬设施用地规划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落实《重庆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提高殡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殡葬用地供给力度,不改变林地草地用途,林地草地与墓地复合利用,实施节地生态安葬。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出台政策,切实解决殡葬设施用地难、落地难问题。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明确公益性安葬设施用地需求,必要时共同编制殡葬专项规划,做好与同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落实用地布局。完善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坚守公益属性,坚持节地生态导向,切实减轻群众安葬负担,解决好骨灰安置问题。
三是巩固扩大殡葬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墓管理,对未经批准建设的公墓依法予以取缔,对违规改扩建等行为予以纠正,禁止建造超规定面积墓穴、墓位,禁止非法出售(租)、转让(租)墓葬用地或骨灰存放格位,禁止农村公益性墓违规对外销售。加强殡葬用品市场、殡葬服务中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管理,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查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强制消费、价格欺诈等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不断创新殡葬工作措施,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拓宽城区文明治丧范围,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治理,规范群众治丧。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殡葬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作用,形成公序良俗。建立社区网格化殡葬信息员制度,有序引导和规范中介殡仪服务。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引导公众支持文明节俭治丧、集中节地生态安葬,遏制大操大办、骨灰装棺土葬、违法违规占地建造墓地、过度石化硬化等不良习气,培育文明、绿色、节俭殡葬新风。
此答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民政局
2022年3月31日
联 系 人:杜斌
联系电话:88705824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