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2-00741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2-09-15
  • 发布日期
  • 2022-09-15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5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2〕215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5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2-09-15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智慧养老平台,精准推送养老服务的建议》(第0759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于建立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精准推送养老服务

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养老。《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渝委发201813号)明确要求:市民政局牵头,整合户籍、医疗、社保等信息资源,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19110号)明确提出:市、区县应加快建设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鼓励支持大数据信息企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推动跨业务应用融合、数据共享和协同服务,推广运用智慧养老紧急救援服务,开发应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地图”,促进养老服务要素良性互动,打造“一网覆盖、一体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智慧生活圈。《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016号)明确提出:加快培育“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打造养老服务新业态。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主动衔接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加强市级层面数据共享,推动智慧养老全市应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质层次、多化的养老服务

(一)智慧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建设情况

2018年,《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将社区智慧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纳入我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重点工程,要求市民政局牵头建设。为节约建设资金,市民政局将两个重点工程整合为重庆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项目进行申报。201810月,市发展改革委和市财政局通过立项批复。2019年项目开工建设2021年基本建设完成。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在学习考察先进省市经验,广泛征集基层单位、养老服务机构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确定了“大数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及“1+3+X”云平台总体架构。1”—一个云平台(基础能力平台,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安全保障等基础能力。3”—提供电脑端、手机端、电视端三种应用方式。“X”—X个应用,融入智慧社区的多个应用,按需灵活扩展

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业务类型多样应用覆盖面广、用户数量众多。按照项目批复的建设内容和规模,共开发4个应用系统,即:决策支持和监管系统、智慧社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使用需求分为市民政局、区县民政局、乡镇(街道村(社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养老机构、社区居民、老年人8用户角色,结合3终端应用方式,共开发电脑应用9机端应用4电视端应1在跨部门跨系统应用融合方面提供API开放接口服务,可开放给政府部门及社会服务机构使用,实现数据和应用互通

一是决策支持和监管系统。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高效性、科学性、预见性,在线实时监管政策落实情况。本系统用户为市民政局、区县民政局、乡镇(街道。主要功能包括:社区治理大数据看板、养老服务大数据看板,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基层治理队伍统计分析社区综合分析,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服务统计分析

二是智慧社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为中心,横向整合各部门下沉社区的垂直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社区信息资源数据库、社区协同治理平台和社区高效服务平台。本系统用户为村(社区、社区居民(包括老年人)村(社区管理侧主要功能包括:“五个民主”网上运行管理、居民诉求办理、信息发管理、服务预约管理、基本公共服务代办、基层治理队伍管理、社区服务设施管理、基础信息管理等。社区居民服务侧主要功能包括:加入我的社区、智能客服咨询服务、消息服务、反映诉求、参与协商、参加选举、回复意见征集、在线办事服务、查询办事进度、查看个人权益、查看公开信息等。

三是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全市老年人和养老服务机构的互联网信息平台,以落实养老惠民政策,促进养老行业健康发展。本系统用户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老年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供给侧主要功能包括备案信息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政府补贴申请、等级评定申请、养老服务管理、物联设备管理、基础数据管理等。其中,养老服务管理包括发布养老服务项目、接收服务订单、处理服务订单等功能。老年人需求侧主要功能包括找机构、找服务、养老地图、养老服务补贴在线申请等功能。

四是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内部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统,以云服务方式交付使用。本系统用户为养老机构。主要功能包括政府补贴申请、组织架构管理、系统参数配置接待管理、入院管理、评估管理、费用管理、院管理、服务管理、出院管理、存管理、安全管理、食堂管理办公申请、流程管理、档案管理、预算管理、统计分析

(二)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应用情况

20205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试应用。20212月起逐步在全推广使用。截2021底,9776个村社区使用智慧社区功能使用率为86.6%1685个养老机构使用智慧养老功能,使用率100%328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使用智慧养老功能,使用率75.8%平台用户数9.3万人,月访问量约200人次

一是建设完善社区信息资源数据库。整合社区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资源建设社区信息资源数据库。以村(社区为基础管理单元,实现社区干部队伍、社区服务设施、困难群众、老年人等基础数据的管理共享市卫健委全市人口数据,经清洗后与市公安局核对户籍信息,分解到各社区进行管理和校核。建立社区人口信息动态管理机制,配置人口信息标签16145个,制订人口信息标签自动标记规则。开展民政业务数据与全市人口数据碰撞比对,自动标记人口标签信息。自动标记低保对86.6万人、特困对象18.2万人、临时救助对象6.2万人、残疾人29.4万人、孤儿14.8万人,老年人700余万人。社区治理与养老服务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动态管理社区人口信息,云平台自动标记老年人标签,在保障数据安全前提下开放给养老服务机构使用。

二是有提升社区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网上村(,支持“五个民主”线上运行,畅通和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网络渠道,助推基层治理全过程民主“渝快APP为总入,集中受理居诉求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三事分流”机制分办处理,自动对接主协商、村(居务公功能,形成完整的管理服务。养老服务诉求通过“三事分流”分送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办理。

三是初步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在线实时管。云平台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在线实时监管体系初步实现了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监管,政府部门监管和养老服务机构自我监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体系,让老人养老更安全。养老服务监管内容包括养老机构和设施备案登记、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从业人员管理、养老服务质量检查,对投诉举报、重大事件、消防安全等事项进行综合监管,养老服务补贴、运营补贴审批资金发放情况进行监管等。建立物联设备管理平台,支智能手环等穿设备健康监测设备接入,自动采集监测指标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处置实现远程实时调度养老机构视频监控,与工作人和入住人视频连线。

四是助力提升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水平以市一社会福利院管理标准为基础,开发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提炼共性需求,开发通用模块,提2可选版本,软件功能可配置、可定制,满足规模和管理水平养老机构的使用需求。系统已完成云化部署,可以云服务方式交付全1000余家公办养老机构使用(福利院67家,敬老院895家),民办养老机构自愿使用。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提供发布养老项目、接收服务订单、处理服务订单等功能,推广使用后有利于提高全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

五是深入开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全面整合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信息资源,汇聚数据包括社区人口信息3000余万人、村(社区)基本信息11286条、基层治理队伍37万人、养老机构1661家、社区养老服务设3788个、入住老人7.4万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1.9万人。开发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大数据看板,以图表、地图等方式进行多维度可视化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据分析从区县、街道逐级深入直达社区,市级、区县管理出户就可以全面掌握基层工作情况。在地图叠加社区老年人口密度、养老机构经纬度坐标等数据,形成老年人口分布热力图、养老机构分布图,为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在用户登录实名认证、在线办事等环节广泛使用文字识别及图像识别技术自动采集信息、使用人脸识别及活体检测技术进行身份核验、以数据融合为基础自动审核服务对象资格。建立知识库,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客服咨询服务,根据位置、时间、置顶、推荐、订阅等要素设计社区信息智能推荐算法,根据位置、星级、价格、用户评价等要素设计养老服务智能推荐算法,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

六是用心打造服务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统一入口。“渝快社区”APP 打造成为服务社区居民和老年人的统一入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社区居民在实名认证、社区审核后加入户籍地或居住地所在社区,就可以使用咨询问题、提出诉求、参与协商、在线办事、消息服务、查看公开信息等功能。老年人按位置、星级、价格等因素智能推送养老机构,按多种条件筛选养老机构,全方位了解基本信息、服务设施、服务标准等,通过视频实景、VR全景体验养老环境和设施,以选择满意的养老机构和服务

关于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培养

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结合职能职责,积极应对重庆市老龄化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多措并举,着力培养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促进全市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围绕技工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全市技工院校共开设专业21个,其中护理专业点14个、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点4个、保健按摩专业点2个、康复保健专业点1个,在校生4000余人,年毕业生1300余人,主要培养具有较强的养老服务和相应机构经营与管理能力的技能人才。

二是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将包括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劳动者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支持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会同市财政局将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职业(工种)和健康照护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新职业以及照料老年人、医疗辅助护理等专项职业能力纳入补贴性培训目录,针对不同等级分别确定培训补贴标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2020年至2022年,拟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健康照护师等康养服务人员20万人次以上,其中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6万人次以上。

三是开发养老服务专项职业能力,做好技能人才评价。组织开发了照料老年人、康复调理、医疗辅助护理等专项职业能力,依托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组织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对合格者颁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大力开展养老服务相关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切实满足社会需求。近三年,全市4.17万人次考取照料老年人、康复调理、医疗辅助护理等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57万人次考取健康管理师、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四是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营造以赛促学、促干良好氛围。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商务委等部门,开展重庆市健康养老暨生物医药行业、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设立健康与社会照护、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项目,分为学生组和职工组1000名选手参加全市决赛,带动3万名学生、职工参赛。

五是建设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该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位于巴南区渝南大道重庆高职城核心区,项目占地126亩,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600张,计划2025年建成投用。

六是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实施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务人员进修轮训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全面应用。2022年初,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全面应用工作方案》,召开全市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应用推进视频会。2022年,市民政局将继续推动各区县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按照“统一平台、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同步应用”的思路,深化优化智慧社区和智慧养老应用场景,以“渝快社区”APP为入口,以“三事分流”为切入点,推动“五个民主”“五社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完善养老服务在线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整合接入各项民政业务,为社区居民和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智能服务。

二是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加强衔接,鼓励、引导技工院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相关专业和培训项目,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备案为评价机构,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从业人员获证率,为促进我市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同时,建好用好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养老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窗口和国际交流平台。

三是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加强工作衔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有效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建共享。同时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规范化创建,强化示范引领用,进一步丰富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能力。

此答复函已经市民政局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 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2413

人:侯晓

联系电话:8918822519923888099

编: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