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田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殡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强坟地管理的建议》(第1150号)收悉。经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乡村振兴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殡葬改革是基于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做出的重大习俗改革。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殡葬法规政策及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精神,以推动殡葬改革为牵引,以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保障,以创新殡葬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不断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深化农村殡葬改革,规范农村居民丧葬行为,各区县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宣传引导等方式,在推进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倡导文明治丧新风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您指出的违规散埋乱葬等殡葬陋习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为遏制殡葬乱象,树立殡葬新风,近年来我市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统筹部署和宣传引导。我市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主题,把殡葬改革作为移风易俗、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做好村规民约工作、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等多个政策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明乡风建设、殡葬移风易俗工作进行部署,力争通过努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丧事简办氛围更加浓厚。2021年9月,市农业农村委、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渝农发〔2021〕89号),将移风易俗作为推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引导农民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各区县建立了日常宣传与节假日集中宣传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在清明节、重阳节、春节等群众祭扫高峰期,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文明祭扫、节地生态葬和殡葬政策法规。为有效巩固殡葬改革成果,我市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生态殡葬新风尚,积极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善设施环境,殡葬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为民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充分发挥“96000”重庆市殡葬服务热线和殡葬服务机构宣传阵地作用,加强殡葬改革法规政策、优秀案例宣传,提高群众知晓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加强农村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规划建设。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基本殡葬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并通过社会服务兜底工程首次把支持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为加快农村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规划建设,市民政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编制并经市政府同意出台《重庆市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方案》《重庆市殡葬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庆市主城区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5—2020)》,统筹我市殡葬事业和设施的规划发展。2021年末统计显示,我市有全市共有38个殡仪馆、83个殡仪服务站,17个城市公益性公墓、63个经营性公墓、190个农村公益性公墓。经市政府同意,2021年12月,市民政局印发《重庆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对全市殡葬设施的规划数量、分区布点、规模等进行分区规划。万州、彭水、武隆等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强安葬设施建设,为满足群众安葬需求、治理散埋乱葬创造条件。2021年8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出台《重庆市村庄规划编制指南》,提出在村庄规划中要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在镇(乡)村庄统筹考虑设置殡葬设施、农村公益性公墓,应符合民政部门要求,尽量集中布局,节约土地,禁止占用耕地。
三是积极推进殡葬立法。现行《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998年5月29日市一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生效,目前已施行了24年。按照市政府2019年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计划,为从法规制度层面贯彻落实国家殡葬改革精神,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民政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18〕5号)和民政部等9个部门《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民发〔2016〕21号),市民政局正在积极推进《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修订工作。
四是开展违法违规私建活人墓、硬化大墓专项整治。近年来,按照民政部的统一部署,我市先后在殡葬领域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了殡葬行业秩序。2019年,市民政局联合10部门印发《重庆市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开展专项摸排行动,基本掌握全市滥占耕地林地、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私建墓地等情况,对摸排出来的违法违规私建硬化大墓和活人墓,实行专项整治。2020年,市民政局联合9部门印发《重庆市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摸排暨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对各类违建墓地情况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面检查复核整治公墓建设运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截至2021年9月,检查复核全市摸排出的违规建设、问题突出的硬化大墓、活人墓等,共整治4124座违法违规私建硬化大墓,拆除9905座违建活人墓。
美丽乡村建设事关农村居民切身利益,推进农村殡葬改革事关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下一步,为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市民政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积极推进殡葬立法工作。2022年2月28日,经市政府同意,市里建立殡葬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由分管民政的副市长为召集人,20个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为切实解决当前我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推进全市殡葬事业健康发展,市民政局会同12个部门单位印发了《关于解决殡葬领域突出问题的通知》。加快殡葬法治建设,推动出台新修订后的《重庆市殡葬管理条例》,加快出台深化殡葬改革的政策文件,完善安葬行为管理规范,明确属地管理和部门管理职责。
二是加快补齐公益性安葬设施短板。积极推进殡葬设施用地规划纳入市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落实《重庆市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提高殡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殡葬用地供给力度,不改变林地草地用途,林地草地与墓地复合利用,实施节地生态安葬。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切实解决殡葬设施用地难、落地难问题。指导区县民政部门加强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明确公益性安葬设施用地需求,必要时共同编制殡葬专项规划,做好与同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叠加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落实用地布局。完善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坚守公益属性,坚持节地生态导向,引导群众集中安葬,切实减轻群众安葬负担,解决好骨灰安置问题。
三是加强违法违规私建活人墓、硬化大墓治理。在巩固专项整治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有关推进殡葬习俗改革,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要求,针对我市一些地方仍存在违法违规私建活人墓、硬化大墓屡禁不止、重复反弹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遏制此类问题再发生,推动农村地区规范安葬。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不断创新殡葬工作措施,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拓宽城区文明治丧范围,把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治理,规范群众治丧。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殡葬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作用,形成公序良俗。建立社区网格化殡葬信息员制度,有序引导和规范中介殡仪服务。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引导公众支持文明节俭治丧、集中节地生态安葬,遏制大操大办、骨灰装棺土葬、违法违规占地建造墓地、过度石化硬化等不良习气,培育文明、绿色、节俭殡葬新风。
此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2年4月18日
联 系 人:杜斌
联系电话:88705824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昆仑大道60号世纪同辉大酒店裙楼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