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2-00768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2-09-15
  • 发布日期
  • 2022-09-15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973号提案的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2〕260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第0973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2-09-15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唐代文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社区养老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建议》(第0973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建议非常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卫生健康委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支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起草并印发《重庆市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渝府办发〔202190号),明确了我“十四五”时期养老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提出到2025年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通过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运营模式实施一批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中央资金6.48亿元支持我市80余个养老机构提质扩容增效。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7亿元,支持建设养老项目42个,新增养老床位7995张。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发挥中央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区县加大对普惠性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大中型养老品牌机构投资运营养老服务站点。先后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工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工程等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将推进完成情况纳入对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的绩效考核。

(二)持续深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市民政局督促指导各区县贯彻落实《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结合拆迁改造补齐固化服务设施,巩固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成果。目前,全市已建成运营22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9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其中,忠县已建成运营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实施城市社区养老三助行动。在重庆市主城都市区开展三助行动试点工作。全市已设置助餐点1091个、助浴点497个、助医点803个,试点中央厨房助餐模式,可提供订制化、专业化老年营养餐3万份/餐,试点开通助浴快车,提供流动式、康复型助浴服务,惠及困难老年人10万余人。全市累计开展社区助餐服务72万人次,助浴服务6万人次,助医服务100万人次,组织社区活动1.6万余场。新增居家上门服务站点1366个,提供线上服务13.6万人次、线下居家护理服务4.7万人次。

(四)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财政投入。近年来,按照我市养老服务发展有关规划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投入6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对验收合格的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按200万元/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按20万元/个予以奖补,3年内新建220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9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设施覆盖率从201838.9%提高到202197.6%。二是支持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设施(敬老院)的提档升级。每个区县至少建设或者提档升级1所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每年均补助建设修缮一批乡镇敬老院。三是支持建设社会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分别按租赁和自建给予0.5万元和1万元/张床位补助,助推社会办养老机构可持续经营,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四是支持开展智慧养老与购买养老机构责任险。投入0.4亿元建设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云平台,鼓励区县依托信息平台开展 互联网+养老探索,为低保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购买紧急救援、助餐等养老服务。市级统一出资为1200余家各类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险,帮助养老机构防范运营风险、老年人防范意外风险,年惠及约6.2万名老年群体。

(五)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分类开展养老护理、消防安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化建设等培训。一是确保人才引得来。试点开展养老服务设施与高职院校定向培养机制,签订定向培养合作协议,每年定向吸引人才约1500名。二是确保人才技“提得高”。完善市级、区县、设施三级培训体系,两年累计培训5.2万人次,组织推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推荐4名选手在全国大赛中获得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三是保障人才留得住。九龙坡等区试点对入职满三年的护理员给予3000—10000元的入职补贴。近两年,全市新增养老服务人才7890余人,中级职称以上占比提高到49%,平均年龄从45岁下降到39岁,已基本形成“80后高管、90后中层、00后一线的人才梯次结构。

二、对有关建议办理的打算

您在建议中对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方面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为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关于优化运营模式。鼓励各区县积极引进百龄帮、宏善、合展、惠源家等养老品牌入驻建设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辖区社区养老服务站,出台建设补贴、税费减免、运营补助等举措,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可持续运作模式,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全流程参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136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1268个,推动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目前,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达100%,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率达83.5%

(二)关于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关于出台激励措施。市级正着手建立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政策,完善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增长机制,建立与护理员等级评定挂钩机制,探索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或职业年金机制,支持养老机构探索养老护理员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福利保障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二是关于引入社工组织。社工组织虽为非营利机构,但也需一定财力支持,市级目前更倾向于将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进行社会化运营,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可持续运作模式,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建设运营资金投入,既缓解了各级区县的财政压力,又可以得到机构专业化的服务。三是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市人力社保局围绕技工院校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课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开发养老服务专项职业能力,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开展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营造以赛促学、促干良好氛围;建设中国(重庆)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该基地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为全市持续培养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

(三)关于加大运营投入。关于建立社会基本公共养老服务清单。市级将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基本养老服务目录清单,理清职责边界,明确服务内容与标准,在中心城区有序开展试点,探索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关于加大对养老服务支持保障力度。按照全覆盖方案要求,各区县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将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将区县留存福彩公益金的80%以上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完善运营补贴和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基本公共养老服务制度,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增加建设运营资金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保障格局。市级财政给予每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00万、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0万的建设补贴,主城各区普遍建立了运营补贴制度,给予每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0/年、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站5/年的运营补贴,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持续健康运营。

(四)关于您提到忠县社区养老服务站的相关问题。一是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按照全覆盖方案要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平方米(老年人口较少的社区不低于200平方米),应设置休闲娱乐区、文化教育区、生活照料区、健康管理区,有条件的要设置日间休息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学习教育、健康管理、数据采集、信息资讯等基本公共养老服务,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助等便捷优质的居家养老服务。据忠县民政局反馈,忠县部分社区养老服务站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部分便民服务中心挤占社区养老服务站功能室,导致服务开展情况较差。市民政局已督促他们加大督导巡查力度,将被挤占的社区养老服务站功能室限期恢复,未能整改的,将予以通报并收回建设补助资金。二是关于忠县财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社区养老服务站每年3万元补助,但未形成制度。目前,我市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市级补助区县的资金主要用于养老设施完善,运营经费暂时需要区县通过福彩公益金等方式筹措,自行建立运营补贴制度。据了解,忠县目前财政资金紧张,运营经费未能得到有效保障,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研究制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助相关政策,争取各方面政策支持,忠县民政局也将加大与县财政等相关部门的联系,落实运营补助资金,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站正常运营。三是乡镇民办社会养老服务主体普遍缺乏。忠县社会办养老机构共77家,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但主要集中在县城和较大的乡镇,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主要依靠市场调节作用,政府部门起引导作用。目前,忠县金鸡镇已建成运营金鸡镇养老服务中心,可为该镇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关于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市级一直支持各区县将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进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并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纳入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计划。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建设内容和指标,支持5-10个区县试点开展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遴选2-3个区县申报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

(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按照人均用地不低于0.2平方米的要求,编制《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各区县按职能编制本辖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参照《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和《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面积和功能的要求,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并加强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

(三)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清查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情况,整改四同步未落实、未达标等问题,研究解决设施备案问题。全面评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行情况,对设施布局和辐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补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

(四)开展中心带站示范创建工程。完善中心带站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组织多点运营托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共同构建定位精准、功能互补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成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力争到2022年年底,中心带站联合体占比超过60%

(五)实施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试点。研究制定《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服务规范》,丰富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内容,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试点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00张。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督促指导区县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5000户。

(六)深化老年人照顾服务计划。持续开展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支持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急、助洁、康复、巡访关爱等服务,具备条件的重点开展失能老年人全托服务。计划新增助餐点300个、助浴点100个。继续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依托物业管理资源,开展居家上门服务。支持设立中央厨房开展助餐服务,支持助浴快车开展助浴服务,力争到2022年年底,三助服务人次超过100万。

(七)开展家庭照护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家庭照护者培训工作,支持社会力量上门开展照护培训及服务。健全完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开播老年人生活照料节目,制作播放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栏目,普及老年人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加强老年人居家自主照料护理能力。

(八)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制定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指引,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登记备案工作,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扶持清单,推动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制度,试点推行租金补贴制度或国有资源低偿租赁政策。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案例及示范试点项目评选,支持区县开展城市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试点及创新工作。

(九)加强养老服务智能化运行监测。推动市级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全面运行,发布养老地图,完善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共享机制。支持链接各区县养老服务要素,整合为老服务资源,归集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实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信息化、数据实时化。加强公办养老机构智能化设备配置,完善乡镇敬老院高清视频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支持养老机构安装故障电弧探测器等智慧探测检修设备,探索居家养老水电气智能监测试点,提升养老服务安全运行指数。

(十)研究制定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发展实际,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拓展养老服务人才职称晋升渠道,完善激励支持政策,强化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高质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十一)实施养老服务“领航人才”培训计划。完善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互衔接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大纲和培训考核标准,加强养老服务师资力量培养,组织开展养老服务高级研修班,督导各区县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托市级智慧养老大数据云平台开展线上培训等方式,计划组织养老服务人员专题培训200期,培训在职在岗养老护理员2万人次,培训管理人员2000人次。

(十二)开展养老护理员“金牌认证”职业技能评定。联合人力社保部门,完善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社会化水平评价政策,大力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范养老护理员职业行为,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高养老服务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更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力争取得高级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养老护理员比例超过30%

(十三)试点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定向培养。支持高职院校新增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完善教育机构与养老企业“定向培养”联动机制,拓展养老服务人才渠道,发挥“培养—实训—就业”无缝链接的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实现养老服务人力资源优质配置。

此复函已经唐步新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民政局

2022516

联系人:邱镜瑜

联系电话:88563098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