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社区试点推行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智慧平台的建议》(第0462号)收悉。经与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动社区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智慧平台建设。指导北碚、渝北、丰都等区县探索智慧平台建设,其中,北碚区打造并运行全市首个未成年人保护智慧信息平台,该平台对“六大保护”工作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通过基层定期走访,实时更新基本数据、统计分析需求,让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键报告、全流程处置。渝北区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智慧平台,打通民政、公安、法院等部门信息壁垒和孤岛,实现部门之间、区级部门和乡镇(街道)之间共享联动。丰都县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建设活动阵地、建成信息平台、组建专业队伍、开展关爱服务,形成“1+4”乡村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模式,并依托信息平台常态化开展乡村未成年人走访摸排、强制报告、救助帮扶、关爱保护等服务工作。协调市发展改革委,积极申报将“渝童守护”系统应用纳入重庆数字社会建设规划,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工作在社区落实落地。市大数据发展局近年将智慧社区作为“第二批‘小切口、大民生’智能化创新应用项目”征集方向,按照“1+4+3+5+N”的构架体系构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打造智慧社区相关应用场景。
(二)建立健全四级工作体系。经市委编办批准,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挂牌成立,核定7名事业编制,40个区县均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黔江、綦江、秀山设立独立的未保中心,650个乡镇(街道)未保工作站有效运行,渝北区、江津区等区县探索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未保工作站,1.1万个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职,儿童主任摸排走访、强制报告、应急处置、监护指导等业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初步形成了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未保工作体系。力争到2023年底,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实现常态化运行,区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作用有效发挥,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成使用率80%,村(居)专人专岗设置率达100%。
(三)初步构建“六位一体”保护格局。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市未保办认真履行牵头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协同推进“六大保护”。家庭保护不断压紧压实,挂牌成立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立家庭教育专家库,编制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实施“百场讲座进万家”活动。学校保护逐步取得实效,“重庆市科普资源助力‘双减’”等3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辍学、建档立卡已脱贫户子女辍学现象实现动态“双清零”,持续落实强制报告、涉罪信息查询等制度,2022年查询人员60余万人次,65人因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被追责。社会保护持续得到加强,出台全市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文件,开展旅馆业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整治和“护苗”“秋风”专项行动。网络保护更加有力有效,开展2022重庆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日”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巴渝·清网”“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护苗”等行动。政府保护不断做深做细,持续提高兜底保障对象基本生活保障与补贴标准,2022年“福彩圆梦助学”项目资助915名孤儿、36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学,医疗康复“明天计划”支出36.1万元救治孤儿22人次,为7195名父母在外“就地过年”的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服务。司法保护逐渐夯实筑牢,联合开展“共护未来”依法严厉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找回失踪被拐儿童603人。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聚焦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发挥数智赋能作用,完善政策举措,强化部门联动,助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发展。依托全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健全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机制,建立服务流程闭环化、资源链接高效化、系统功能智能化的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网络。扎实推进“渝童守护”系统应用纳入重庆数字社会建设相关工作,结合职能职责提出需求清单、改革 清单和场景清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清单主要聚焦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发现难、认定不精准以及困境儿童保障网上申请审批效率不高的难题。坚持以需定向,改革清单主要聚焦问题解决的措施,通过采取建立困境儿童信息数据比对机制、网上申请审批机制、主动发现和强制报告机制等举措,实现精准救助、精细服务。坚持多跨融合,场景清单主要聚焦建立包括强制报告在内的保护工作跨部门联动机制,持续开展民政、司法、公安、教育、卫生健康、医保、残联等部门涉困境儿童信息共享、数据比对、走访排查、个案会商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二)进一步落实家庭保护。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作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试点工作。持续开展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为流动、留守、困境、涉案、失管等未成年人群体及其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深化监护人素质提升行动,加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组织“‘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活动,实施“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继续开展“重庆市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实践校建设活动”。
(三)进一步完善学校保护。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加大基础教育保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特殊教育拓展融合提升。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协同机制的实施意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措施,强化校内减负提质和校外培训治理。深化“护校安园”工作,持续开展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专项整治工作。
(五)进一步推进网络保护。开展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指导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日”网络安全演讲比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文明科学上网。开展涉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行动,深度清理网上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类有害信息,打击利用“网红儿童”牟利、诱导未成年人直播打赏等行为,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六)进一步优化政府保护。推动修订《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意见》《重庆市困境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办法》。推动建立重庆市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建立未成年人安全守护“十防”责任清单,开展未成年人文身治理行动。建好建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联盟,普及“甜甜虎心理乐园”平台,擦亮“心·希望工程”品牌。新增婴幼儿托位1.6万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2.5个。持续开展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实施“渝童成长”“情暖童心·相伴成长”等项目。
(七)进一步强化司法保护。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工程,命名100所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30所市、区县级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推动成立重庆市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探索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罪错行为预防矫治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从严惩治性侵未成年人、严重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侵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成年人拉拢、迫使未成年人参与犯罪组织等犯罪。聚焦涉及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用品、玩具和热点网络安全,开展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深化“法援惠民生·关爱未成年人”行动,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全覆盖”,民事法律援助“低门槛”。
此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局,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民政局
2023年4月24日
联 系 人:许晓春
联系电话:89188037、13667656552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