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3-00467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18
  • 发布日期
  • 2023-09-18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7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3〕147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47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3-09-18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王锡代表:

    您在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支持武隆建设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的建议》(第047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养老产业发展的关心、关注和支持。经与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市招商投资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养老服务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市政府对养老事业和产业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围绕新时代健康养老生活新方式,主要抓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抓政策优化。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129号),将康养产业发展纳入养老服务产业新业态发展范围予以重点推进。我局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渝卫发〔2019〕47号),取消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取消养老机构内设诊所设立许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医疗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规定享受养老机构优惠政策。市民政局印发《2023年全市民政工作要点》(渝民发〔2023〕1号),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幸福颐养行动,明确提出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发展繁荣养老服务业态,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和集聚区的发展思路,通过一系列医养融合促进措施持续推进全市医养康养服务水平。

二抓人才培养。支持全市8所本科院校、13所高职院校开设“医疗康养”“健康养老”相关专业,6所本科院校、8所高职院校开设“农业康养”相关专业,13所本科院校、20所高职院校开设“旅游康养”相关专业,向养老服务领域输送康养专业人才。推动成立重庆养老服务产教联盟,鼓励大中型养老服务机构采用“订单培养、定点上岗”的方式,接收、培养康养产业有关实习生、毕业生。依托重庆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等平台,整合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资源,完善市、区县、机构三级养老人才培训体系。通过举办养老护理员、养老服务标准化和风险防控、全国养老机构业务管理系统、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评审员、农村敬老院院长等培训班,整合线上线下培训资源,采用分类分层培训模式,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大康养人才培训力度。开展2022年重庆市“最美养老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褒扬先进典型,激发养老工作者的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三抓设施建设。出台《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已建成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加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420个,每个城市街道覆盖2—3个高品质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制定无障碍建设标准,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上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无障碍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老年设施建设设计规范》《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等技术规范,坚持无障碍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新建道路、公共建筑、交通设施、居住小区及居住建筑等须设置无障碍设施,未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的坚决不予通过施工图审查和综合验收。

四抓试点建设。市民政局印发出台《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试点工作的通知》(渝民〔2019〕26号),依托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在武隆仙女山等地建设完成6个“市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进一步促进康养产业等养老服务新业态发展。武隆区自康养工作开展以来,已完成仙女山社区时间银行居家康养中心、仙女山康养院、石梁子养老服务中心、“云上溪谷”标准化智慧康养小区等设施建设工作。引进山东一卡易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实现“互联网+养老”,提供24小时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成功将仙女山敬老院和中医馆长期闲置的养老、医疗床位及相关设施充分改造利用,增加养护床位140余张,用于满足度假休闲老年人“候鸟式”养老需求和介护介助老年人“照护式”养老需求。启动“社区+卫生院”“敬老院+卫生院”“养老机构+医院”医养融合发展模式,建成隆康医养综合体、仙女山度假区医院医养中心、长坝社区休闲养老康复中心,实现医养一体无缝对接,提供全流程连续无间断的生命关怀和健康服务,形成集治疗、养老于一体的服务模式。全区旅居康养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仙女山、双河、和顺、赵家等镇街乡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候鸟经济,不断提升旅居康养服务质量,向仙女山旅居和常住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失能照护、社区居家养老、旅居养老等线上支持和线下直接服务,满足了多类型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实现了康养服务能力全覆盖。

虽然我市康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健康养老需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您提到的在武隆建设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的建议对于我市康养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局将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吸纳。

一是加大康养产业政策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9〕129号)、《关于做好返乡下乡创业人才投资兴业用地保障助推乡村振兴指导意见》(渝规资〔2018〕185号)、《关于做好点状用地审查报批工作的通知》(渝国土〔2017〕704号)等文件精神,为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提供相关支持,推进养老养生等康养产业有关项目根据区位条件、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实行点状布局、点状报批,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社会资本共同举办企业发展有关产业。贯彻落实市卫生健康委印发的《重庆市“十四五”时期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对武隆区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引导市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建成与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匹配的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后续将结合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的投资规模、建设进度等情况适时与相关单位对接并组织调研,对武隆抗衰老品牌打造进行指导。

二是深度推进医养服务融合发展。建立跨部门的养老服务和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制度,加强部门合作, 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其他专业人员在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健康服务。建立老龄健康大数据,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为基础,逐步建立民政、社保、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以及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大数据企业及老年人群体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协调机制。推进智慧医养,探索“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互联网+健康监测”“互联网+远程会诊”等技术研发与试点推广,延长医疗卫生服务触角,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健康服务。深入开展“千县工程”项目,根据武隆区医疗资源实际,切实加大人才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探索抗衰老产业医疗资源的整合布局。

三是强化康养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联合定向培养机制,鼓励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康养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和培训项目,依托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养老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康养产教一体化培养模式;大力推进“双基地”、校企合作示范项目、示范职教集团建设,推动落实康养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机制;继续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推动高校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从业人员获证率,为加强我市康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建好用好中国(健康)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暨老年养护中心,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养老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示范窗口和国际交流平台。

四是加强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的宣传推介。将在旅游宣传图书、画册、画页、地图等资料中纳入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元素,协调旅游景区、饭店、机场、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发放相关资料;利用重庆旅游官方微信矩阵,向游客和市民推送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资讯,提升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宣传推广效果;依托重庆文化旅游对外宣传中心打造的ICHONGQING1+3+N”境外推广平台,通过ICHONGQING官网、APP及其在脸书、推特上的官方账号持续推送武隆抗衰老健康养疗基地相关信息;结合已建和在建的文旅设施、乡村振兴等项目,串联乡村旅游项目等推动武隆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升级康养旅游产品。

五是着力延伸康养产业链。进一步厘清康养产业的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要措施,引导武隆区依托特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禀赋,探索试点抗衰老养疗基地建设;推进康养小镇、养老服务中心、森林康养基地、旅居康养中心等设施建设,丰富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内涵和项目;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培育老年人健康产品生产研发基地,促进养老企业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和集聚区;支持武隆利用景观、气候、生态、温泉、中医药等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化品质的食养、动养、医养等康养产品,探索蜂疗、灸疗、蜡疗三大特色中医治疗模式,建设仙女山蜂疗中心、打造蜂旅融合项目,培育森林浴、温泉+睡眠和少林武术、太极拳等康养项目,建设一批康养基地、康养社区和双碳示范景区,打造国际抗衰老健康产业示范区,构建康乐养生产业体系,推进武隆旅游三次创业

此答复函已经我局丁中平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以便我局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民政局

                             2023328

联 系 人:杨芷汀

联系电话:89188023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