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3-00471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18
  • 发布日期
  • 2023-09-18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230号提案的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3〕161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230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9-18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潘为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的建议》(第0230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市是全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较早的省市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701.024万人,占总人口的21.87%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547.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08%,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一,人口老龄化率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社区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需求急切,营造安全绿色便利生活环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快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老年人安全风险、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印发《重庆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推动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加强与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区服务密切相关的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与改造。严格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相关标准,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运行、维护、管理等各环节严格把关。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实施方案的通知》,强调按照“一乡镇(街道)一中心,一村(社区)一站(点)”要求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人文关怀和运营管理等功能区域,并符合《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及相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配置适老化和智能化设备。制定《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将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作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推进实施。

(二)编制相关标准规范。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涉及部门多、需办事项多、群众诉求多,需要统筹协调、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群策群力。改造的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亟需统一、科学、操作性强的改造标准规范。20201月,市住房城乡建委编制发布了《无障碍设计标准》(DBJ50/T-346-2020),该标准包含总则、城市道路、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居住区、无障碍设施设备和城市广场、公园及绿地等内容,为加快推进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促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能安全、方便使用各种设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为满足不同年龄阶层人群适老化需求,因地制宜布局社区功能区域,设置无障碍设施,市住房城乡建委编制发布了《重庆市无障碍设计构造图集》《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评价细则》《重庆市绿色社区、完整居住社区操作指南》等文件。

(三)大力开展社区适老化改造活动。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区县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同步统筹社区服务提升,组织开展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包括建设或改造小区及周边的“一老一小”等专项服务设施。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93个、9227万平方米,同步改造提升社区养老、托幼等功能配套设施5200余处。按照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市民政局结合推进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打造更加适老、宜居的社区环境和养老设施,支持渝中区、沙坪坝区、合川区等区县对社区养老场所周边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近五年新建、改扩建的1000余个乡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全部按照适老化要求建设。持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改善社区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专用设施,让老年人住宅建筑设施设备要安全可靠,无障碍出行安全便捷,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助老服务和养老服务等服务需求,使老年人居住舒适、生活方便、幸福安逸。

二、关于委员指出的问题

潘委员,正如您所言,我市社区设施适老改造工作还存在“改造方案设计合理性不强、与老人需求融合度不高、市场主体参与度不够、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确实是推进社区设施适老化改造的难点、堵点、痛点。我局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市情客观存在。人口老龄化的过早到来,削减了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提高了老年抚养比的比重,对就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未富先老”正逐渐向“边富边老”转变。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66元。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年攀高,但“未富先老”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社会财富基础还不够坚实。二是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涉及属地政府、电力、通信、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各出一盘菜,共办一桌席”,部门之间互不隶属,工作中配合不紧密、协调不顺畅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过程中,因改造数量多、改造内容杂、社区居民诉求各不相同、改造设计需要一案一策、改造进程不够透明、市场参与度不够等因素制约,导致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效果评价差距较大,既有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都大打折扣。

三、关于委员所提建议

潘委员,您在提案中提出的“科学制定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案、科学区分不同年龄阶层适老化需求、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产业链”等建议,系统全面,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对加快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我局将积极吸纳。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住房城乡建委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的政策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推进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这一惠民工程,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深化“三师”进社区行动。全面落实《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行动方案(2022-2024)》,严格执行《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创建高品质生活社区行动工作细则(细则)》,搭建“三师”进社区数字信息化管理平台。在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老年人心理及生理需求、社区居家诉求、改造成本控制、设备设备安全性及适用性等条件,制定优化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设计方案,切实解决老旧社区改造、城市更新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项目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科学布局功能区域,合理设置休闲座椅,配置适老设施设备及相关项目活动空间,最大限度提高老旧社区改造实效性,让老年人共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三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围绕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需要,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娱乐健身等适老化产品,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鼓励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相关市场主体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创新能力,形成一批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

此复函已经我局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局,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民政局

                             2023411

联 系 人:倪伟

联系电话:89188327

邮政编码:4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