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59914/2023-00498
  • 主题分类
  • 民政(社会管理)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22
  • 发布日期
  • 2023-09-22
  • 标题
  •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3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发文字号
  • 渝民函〔2023〕164号
  • 有 效 性
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73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3-09-22 来源:市民政局
字 号:

李希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布局智慧养老相关数字产业的建议》(第0731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服务设施、在老旧小区结合拆迁改造补齐固化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已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作模式,支持社会养老机构全流程参与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打造中心带站联合体162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1513个,推动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目前,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率100%,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率达到83.5%

二是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供给。坚持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突出社区居家养老普惠功能,在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置生活照料、托养护理等功能区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35项基本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乐;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全托床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周期托养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养。开展助餐、助浴、助医三助行动,全市设置助餐点1391个、助浴点597个、助医点1003个,2022年累计助餐65.7万人次、助浴5.2万人次、助医19万人次。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统领、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为支撑,依托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

(二)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功能布局

一是完善设施布局规划。按照人均用地不低于0.2平方米的要求,编制《中心城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各区县按职能编制本辖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依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布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清查养老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情况,全面评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行情况,对设施布局和辐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补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确保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100%

二是盘活闲置资源用于养老。开展闲置资源开发专项工作,梳理闲置商业商务用房、办公楼宇、工业厂房、国有房产等资源,进行清单式动态管理、实时公布更新,协调相关部门对利用闲置资源改造的项目给予租金减免、物业管理费减免、物业税减免等政策支持,鼓励盘活闲置资源,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提供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三是优化养老服务扶持引导。制定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服务指引,研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登记备案工作,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和扶持清单,推动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贴制度,试点推行租金补贴制度或国有资源低偿租赁政策。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案例及示范试点项目评选,支持区县开展城市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可持续运营试点及创新工作。积极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更新,增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促进医养深度融合。

四是积极融入智慧城市建设。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渝府办发〔201966号),明确提出了建设面向社会需求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养老服务深度结合,构建起以社区为依托、服务机构和社区义工为支撑的养老信息服务供应体系。

二、有关工作开展

(一)建立健全信息平台体系

一是搭建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按照大数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和“1+3+X”的云平台总体架构,力求实现云端一体化、线上线下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在APP开发设计方面,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大字体、大图标、高对比度文字等功能特点的产品。鼓励企业推出界面简单、操作方便的界面模式,实现一键操作、文本输入提示等多种无障碍功能。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目前,我局在便民热线和手机APP应用开发方面已完成了智能定位、亲情互动、一键求助、上门服务、补贴申领、健康管理、精神慰藉7项功能,以期帮助老年人实现紧急救援和方便快捷的服务。20205月,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应用开发基本完成。印发了《关于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试用工作的通知》,在6个区县、2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试点工作。

二是搭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22年,按照“1+4+3+5+N”“1”即一保障,强化党的全面领导;“4”即党建引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4条跑道,承接数字重庆5大系统重大应用功能;“3”即实现贯通-区县-镇街三级政府;“5”即实现三级政府和社区-网格五级管理;“N”即打造N个重大应用在基层集成贯通)的构架体系建设平台。以渝中区运行情况为例,依托平台功能,针对老年人服务场景上线了百岁寿星礼包、重病关怀礼包、人生关怀礼包等多个政策找人功能,助力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群众,提升基层治理温度。

(二)推动产品开发适老化

一是完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平台支撑。市经济信息委高度重视老年群体智慧健康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44号)文件精神。截至2022年底,共利用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588万元支持相关区县建成南岸移动通信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渝北智能硬件检测公共服务平台、万盛天馈线检测实验室、渝北无线电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高新区超高清视频终端质量保障与产业链促进公共服务平台、两江新区国家机器人质量检测中心(重庆),进一步完善满足手机(含老年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超高清视频终端等智能终端产品检验检测功能,尤其是提高5G智能终端检验认证能力。支持重庆超高清视频终端检测平台进一步完善检测功能,提升适老智能终端产品检测和认证能力;提升方言识别能力,方便不会普通话的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等。

二是增强智慧健康养老终端产品供给能力。2021—2022年,我市累计生产约2925万台老年功能手机、10.4万套服务机器人皆可满足老年人通信、上网、娱乐等数字服务功能要求。截至2022年底,我市先后有重庆中铁任之养老产业有限公司、重庆市云顶酒店有限公司、百龄帮(重庆)康养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四联伏特科技养老产业公司、重庆凯尔老年公寓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及渝北区仙桃街道共6家单位,围绕应用场景,强化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建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实时采集健康数据,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诊疗、家政、文娱等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不仅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深度融合,而且在智慧健康养老模式可复制推广和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基本满足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申报条件,被市经济信息委和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联合推荐参与国家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评审工作,经最终评审、公示,先后被评选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和街道。同时,市经济信息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2022年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经初步筛选,现已推荐重庆宗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智能呼叫终端等产品(1项)和服务(6项)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三)推动“智慧医疗”和健康养老深度融合

一是推行网上就医。建立区县基层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区县全覆盖,老百姓足不出本区县就可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推进网上就医服务与线下智能终端设备的信息联通,优化线下线上一体化服务,方便老年人就医。全市32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移动支付、床旁结算、诊间结算、自助查询打印、就医引导等便捷服务,优化就医流程,让老年人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二是发展互联网医院。建立全市统一的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68家医疗机构开通互联网医院,创建智慧医院”57家,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监测、复诊、开具处方、邮寄药品等线上服务。

三是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通过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和服务,利用线上咨询、家庭医生随访等方式,积极推广智能化健康终端设备监测老年人健康状况,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做好血压、血糖自我监测,加强健康指导和健康管理。大力宣传推广急视救”APP和小程序的安装应用,帮助老年人遇到危急情况能正确拨打120快速、有效呼救和及时连线急救医生给与视频急救指导。

(四)发展健康养老科研

十三五以来,市科技局积极组织有关单位申报围绕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数字诊疗装备研发”“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国家重大与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累计牵头获批33项,总经费5.6亿元。其中,在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上实现突破,我市重医附一院肖明朝申报的西部地区智能化康复辅具系统研发和标准化应用示范获批;积极应对老龄社会民生需求,开展医养结合和互联网+健康管理模式创新与示范应用,探索形成互联网+慢病管理、互联网+第三方检测、物联网+健康监测、网络医院等商业模式,累计支持项目30余项,经费3000余万元;支持开展衰老、老年疾病机理、老年病防治、慢病管理等前沿基础研究,累计支持100余项,经费超过1000万元;批准建设涉及康养领域的市级重点实验室45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5家、众创空间17家;支持32个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开发,新获得药品注册批件14个,医疗器械注册证15个(III类器械3个)。

三、下一步工作

(一)积极引导科技创新深入养老服务领域

积极争取国家资源,由市科技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申报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积极争取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构建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支撑、园区为依托、联盟为纽带的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主体、系统布局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专业孵化载体。研究覆盖医院、社区、家庭、个体的老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支持构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流程与制度。推进运动康体产品研发,重点发展智能运动健康装备、柔性电子智慧织物、运动功能食品、科学健身及运动处方服务平台、智能体制检测等突出智能化和网格化特征、打破常规定位的新型运动健康产品。

(二)大力推动制造业发力发展老年群体智能产品

将老年群体智能产品纳入全市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方向,会同有关区县策划招商项目,加大市场主体引进力度。鼓励和引导现有智能设备生产企业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加大适老化新产品开发力度,打造一批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质量过硬的拳头产品。对老年群体智能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研发投入、贷款利息等支持,可通过市、区县两级有关政策给予奖补支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与渝富资本等基金的对接及推荐,形成政府牵线搭桥、基金择优投资、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继续通过重庆英才大会引进专业性高端人才,做好养老产业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三)深度促进医养融合深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持续推动医疗机构应用环境改造,加快预约诊疗系统信息化改造进度,重点加大对HIS、微信公众号、自助机、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基层公卫系统、血液管理系统、预防免疫系统等改造力度,使医疗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预约诊疗服务。实施智慧助老行动,加强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提升老年人运用数字技术就医问诊的能力。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健康服务机构和企业研发及推广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新型智能终端产品,探索开展远程实时查看、实时定位、健康监测、紧急救助呼叫等服务。

(四)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设运营

依托智慧社区智慧养老云平台的手机端民政易”APP,按要求推进五社联动网上协同治理,加快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志愿者团体、慈善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有关使用效率,建立五社联动网上协同治理新机制,实现三事分流与“五社联动”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协同紧急救援机制,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利用平台接入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自动采集监测指标数据,及预警异常情况。

此答复函已经丁中平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民政局

2023413

联 系 人:周智渊

联系电话:88563098

邮政编码:400050